日本央行周三可能把负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首要重点,加剧了市场的如下担忧,即政策焦点从量化宽松之上的转移揭示出全球央行政策火力正在减弱。
了解央行想法的消息人士称,由于已实施三年的大举印钞举措未能推升通胀率,因此日本央行预计将把政策重点从休克疗法转向对抗通缩的长期战斗。
日本央行自2013年以来推行的“量化质化宽松(QQE)”已成为央行总裁黑田东彦的标志性政策。其目标本来是帮助经济打破停滞局面,并改变家庭的通缩心态。
虽然央行不太可能完全放弃QQE,但政策重点的转变将预示着“震慑”政策的终结。与前几任央行总裁青睐的循序渐进式政策相比,黑田东彦的政策显得独树一帜。
与此同时,全球低增长和低通胀促使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美联储/FED)减缓加息进程,欧洲央行也不得不承认,仅靠货币政策,效果有限。
决策者上周对市场可能做出的反应有了些了解。当时投资者抛售较长期债券,因担心日本央行将减缓购债速度。
近来被华尔街频繁提到的一个话题就是货币政策失效。
货币政策失效的确是当前全球央行面临的共同难题。瑞信5月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认为货币政策逐渐失去经济牵引力的业内人士从去年的63.9%增加到目前的85.8%,且仅有3.2%的人认为货币政策仍是有效的宏观管理工具。
PIMCO投资管理公司稍早时候曾在报告中提及,目前全球稳定性因政策工具的失效而面临巨大威胁。
PIMCO指出,当前全球经济正依赖着三大政策工具——零或负利率政策、井喷式的量化宽松政策、以及中国和其它新兴经济体的增杠杆政策勉力避免衰退,但这三种政策工具也开始“弹尽粮绝”,边际效应逐渐降低。
PIMCO同时提及,与此同时,非常规政策的成本正在不断上升,而部分国家通过增杠杆来维持经济增长的能力也将步入瓶颈。PIMCO指出,一旦刺激经济的货币政策失去功效,风险逐步上升时,全球经济将没有“备胎”来替换。
“负利率”几乎是在非常规货币宽松政策失效之后的“无奈之举”。美国从次贷危机后开始实施QE,随后英国央行、日本央行和欧央行也逐步采取QE政策并扩大QE规模。英国央行在公投退欧后又重启了QE,当前日本央行、欧央行和英国央行仍在每月购买债券资产释放流动性,遂使全球QE规模水平处于历史最高水平。
全球这场负利率货币实验看起来是非常规的宽松政策,可实际上银行的信贷紧缩风险却未得到根本解除,其对全球金融市场的长期结构性影响却绝不容忽视。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或嘉宾的观点,不代表 FOLLOWME 的任何观点及立场,且不代表 FOLLOWME 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对于访问者根据 FOLLOWME 社区提供的信息所做出的一切行为,除非另有明确的书面承诺文件,否则本社区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FOLLOWME 交易社区网址: www.followme.ceo
加载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