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战之法
我把“不战”分成三层:
· 第一个是打不赢就不要打,如果你明摆着打不赢,不战。
· 第二个是打得赢,但是代价太大,杀敌一千,自伤八百,打不起,也不要打。
· 第三个不战是打得赢也打得起,但是等等别着急打,看看能不能不用打就让他屈服投降,这就叫“不战而屈人之兵”。
所以《孙子兵法》在一开始是讲了三个不战:
打不赢不战;
打得赢,但是打不起,不战;
打得赢也打得起,但是看看可不可以不战就解决问题。
要善于忍耐,善于等待,也是我们人生的大道理。我们为什么总是焦虑?就是因为利益的欲望太强,老想要得,就不能等,不能忍。就焦虑,一焦虑就乱动作。
大家就到处找风口,不能踏踏实实地去干一件事情。结果找了二十年的风口,每个风口都去过,每一个都没把你吹上天,吹上去都是别人,一事无成。
我们今天周围这样的人很多,很多企业家的经营也是因为战略焦虑,做出很多错误动作。
· 不败之法
什么叫不败呢?就是不要追求胜利,要追求不败。不要以胜利为目标,要以不败为目标。 不是我观点颠覆,这就是孙子的思想。
这意思可大了,比如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就是你的目标一定要高,当你的目标很高的时候,即使达不到那个目标,也差不了多少。你的目标是上,最后怎么着也能得到中。
我不说这个话是错的,因为它也有自己的角度。但是,你会发现一个问题,当你取法乎上的时候,其实你对你得中还是得下没有底线,你是定了一个最高的一厢情愿的天花板,一旦有什么变化,你会败得没有底线。
而反过来,如果以不败为目标来制定战略计划,我是制定了一个不败的底线,如果运气来了,上不封顶。追求胜利是下面没有底线,追求不败是有底线,然后上不封顶。
关于这个不战之法,我也给你举例子,就是诸葛亮跟司马懿的例子,当时诸葛亮在打魏国的时候,估计诸葛亮就没有看孙子兵法,看了之后我估计诸葛亮就不会在去打蜀国了,
我们把魏蜀吴做一个对比分析:
· 司马懿的魏国500多万人口,60万兵力;
· 吴国是200多万人口,20万兵力;
· 诸葛亮的蜀汉只有不到100万人口,不到10万的兵力。
你以10万兵要去打60万的大国,还要穿越秦岭蜀道的崇山峻岭,怎么打得过去?
但是每次都是诸葛亮发起战争,在完全没有胜算的战争中,他为了一个梦想,六出祁山、九伐中原,蜀国的青壮年都跟着他倒霉。
面对诸葛亮的进攻,司马懿当年就采取的孙子的不战之法,和不败之法,无论你诸葛亮怎么激将我,我就是不出来,当缩头乌龟,即时诸葛亮气急败坏的给司马懿送女人的衣服,司马懿还是不打,其实司马懿就算准他粮食能吃到什么时候,每次不跟他打,高挂免战牌。 最后在五丈原,司马懿还是高挂免战牌,诸葛亮就抑郁而死,死在了五丈原。
其实当时在历史上还有一个著名的例子就是,当时秦军攻打找国的时候,老将廉颇就是采取的不败之法,防守是比较容易的。秦军是攻不过来的,但是要廉颇冲出去打败秦军也做不到。
所以唯一的选择就是等待,就是熬。这种熬是熬什么?熬两个东西:
· 第一是熬双方的实力,你得有钱有粮,你才熬得起;
· 第二是熬看谁先犯错误。
廉颇这坚守不战,一守守了一年多。 其实这个时候秦军已经熬不住了,秦国长途跋涉运粮的成本特别高。
说了这么多,不知道您能理解多少?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或嘉宾的观点,不代表 FOLLOWME 的任何观点及立场,且不代表 FOLLOWME 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对于访问者根据 FOLLOWME 社区提供的信息所做出的一切行为,除非另有明确的书面承诺文件,否则本社区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FOLLOWME 交易社区网址: www.followme.ceo
加载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