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量 1,529
2007年11月6日,阿里巴巴B2B业务在港交所上市,当时代码为1688.HK,市值一度达到1996亿港元,一跃成为中国互联网业首家市值超过200亿美元的公司。
在2012年6月20日,阿里网络选择从港交所退市,当时外界猜测,阿里可能是为了推动集团整体上市的必要一步。
2013年,阿里有意在港交所上市,但最终因其同股不同权的股权结构与港交所机制不符,转赴美国上市。
痛失阿里成为港交所酝酿25年来最大改革的导火索,2018年4月24日,港交所发布IPO新规,允许双重股权结构公司上市,还允许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赴港上市。
此后,小米和美团点评分别于去年7月和9月成为登陆港交所的同股不同权上市公司。
在最新的财报中,可以看到阿里账上现金还有2341亿元,并且经营性现金流也非常健康,每年有上千亿的经营性现金流的净流入。
有研究所文章指出,阿里显然不差钱,但在晴天的时候多储备一些粮草总归不是一件坏事,同时在国际局势风云突变,美国监管对科技企业不断下狠手的背景下,香港市场也能为阿里提供一个安全港湾。
此外,重返香港也算是实现了马云早前许下的承诺,2014年马云在纽约敲钟时曾说,“只要条件允许,我们就会回来。”
值得一提是,去年的3月15日,阿里方面也曾再次表示:我们在去美国上市那一天就说过,只要条件允许,我们就回来,这个想法没有变化过。
有业内人士称,趁目前高市值,在港上市有望帮助阿里储备更多子弹,财务考虑也是其中之一。而且作为前哨,有可能为阿里回归A股做铺垫。
也有分析认为,随着沪深港通逐渐成熟,阿里在港股上市,有利于其估值提升。同时在当前国际局势变化的情势下,也能拓宽融资渠道,减少对美国资本市场的依赖。 风险提示:本文所述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Followme 的官方立场。Followme 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或可靠性作出任何保证,对于基于该内容所采取的任何行为,不承担任何责任,除非另有书面明确说明。
加载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