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高度精炼的投资中的哲学思想

avatar
· 阅读量 2,063

01


找到正确的方向和标的不易,找到正确的标的并且良好的时机来临时敢于行动更不易,行动后能够耐心的在正确的方向上坚持最不易。


第一个不易是因为学识和专业素养的门槛,第二不易是因为知行合一的障碍,第三个不易是品性的缺陷。


长期的超额收益却要求这3者的结合,投资之大不易正在于此。


02


对我来说,市场及估值日常的波动幅度及时机都不可知,市场及估值的极端态和其大方向模糊可知。


企业中只有极少数的对象其经营前景可较大概率的探知,少数企业的前景可大致模糊探知。


对于自身能力特长和局限、长期获利的方式和必须放弃的东西,则可以而且必须清晰的知晓。


03


好像很多领域的出众都是以战胜基本的人性为基础的。


比如运动健将需要克服的是懒惰怕累的本性,创业者克服的是害怕失败和安于享乐的本性,销售需要克服的是对陌生人紧张和害怕被拒绝的本性...


当然,投资对这点体现的更加突出,甚至这方面构成了投资最重要的软实力。


04


很多初学者特别喜欢“干货”,那种实盘操作贴或者推荐牛股的内容。


实际上这种干货爱好者是最难进步的,甚至是最容易被卖拐和带到沟里的。


不劳而获和快速得到“高人实战”教导似乎很聪明,其实这才是真正的输在了起跑线上。


05


有营养的食物一般都不好吃,最可口美味的东西却大多是垃圾食品。


在投资上也是如此,最被大众喜闻乐见的信息往往毫无用处甚至有害,而真正能提升投资能力的内容却似乎总是“不那么解气”。


也许,这就是这个世界保持平衡的一种方法。


06


投资上的这点儿事儿吧,对明白人不用多说,对糊涂人说再多也没用。


在市场这个领域内绝大多数人都是糊涂人(或自作聪明的人),这个基本面决定了参与讨论的群体越广讨论价值就越低。


看透了这点,就别往聚光灯下挤更不需要什么知名度和广泛认同,自说自话就好。


【推荐】高度精炼的投资中的哲学思想


07


任何投资策略其实都是来自于我们对历史的观察和总结,然而投资面对的永远是未来,若历史经验中某一个参数跳跃性的运动或者远离均值一下,可能都会造成惨痛的损失。


幸运的是,与已经长长的历史相比,大多数人最多20-30年的投资生涯还是很短的,碰到严重偏离均值的机会不多。


平稳,其实是一种福气。


08


从历史统计中,我们很容易发现一些“傻瓜式”投资方法也可以大获成功。


比如股市中的低市盈率法、低市净率法、低价股法等等。


这些方法不但不需要什么企业研究甚至连市场环境都可以大部分忽略,收益以过去20年看却高得惊人。


但其隐性门槛在于:真正甘当“傻子”,极大的耐心和毅力,极低的期望值。


以接近20年的长度验证的投资策略虽然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但简单的收益统计同样也过滤了这个过程中巨大的挑战。


比如上述的“傻瓜法”曾经在5-8年的时间内几乎颗粒无收,有几人可以坦然面对这个结果?或者说一个投资人的投资生涯有几个8年呢?


“傻瓜法”的主要问题:本质上它并不在意公司实质价值而只是通过市场波动来赚钱,虽然与普通投机和赌博差异很大,但依然缺乏一个稳固的地基;策略依据完全来源于历史环境,构成历史收益的某个要素一旦变化可能严重影响结果;它与其它投资风格和策略一样面临风格不适期间收益很差的问题。


09


市场波动的钱本来就是价值投资收益的一部分,典型的就是“恐惧贪婪”概念,但它从未承诺过“快速获利”。


长周期双击的超额收益是一个价值实现的完整链条,而非情绪波动的简单映射。


如果试图将估值波动作为一种快速获利的工具,只能是越来越偏离企业价值这个根本而走向投机。


10


市场有效还是无效既是一个程度问题也是一个时间跨度问题。


从程度上说市场总是在强有效~弱有效之间摇摆。


从时间跨度上而言,短期信息易充分高效反映而长久未来则难准确反映。


弱有效市场阶段对投资人具有重大操作意义,那些长期持续创造价值而本质上难以被充分反映的品种,则是最重要的操作对象。


弱有效市场往往出现在全面低估和高估的2个极端态,相对较好识别但操作上却异常考验执行力。


11


价格反映了一切”这句话如果在放在一个短期来看是成立的,所有有意义的信息其最终的呈现方式就是价格,无论短期看起来它是多么荒谬的高和匪夷所思的低。


但这种“反映”只忠实呈现市场对当前信息的情绪映射,却并不与其长期的现金流和资本回报相关联。


所以,前者是趋势的核心,后者是投资的基石。


“反映了一切”与“反映了正确”显然是差异巨大的。


当我们说价格反映了一切时,这个“一切”既包括了基本面的相关真实信息,也包括了不实的信息或者夸大的信息。既包括了高瞻远瞩,也包括了短视和异想天开。


所以当有人说“价格已经反映了一切”的时候,其实我觉得很大程度上等于什么也没说。


12


凯恩斯是经济学家里罕有的自己实践积累财富的典范,但这种从小到大都是精英圈子里的精英的人,在动荡的上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间也曾因为迷恋投机和杠杆三次把家底几乎赔光。


我觉得如果不是其巨大的声望和社会资源的支持,最后能否翻身其实也是有疑问的。


投机和杠杆,可能即便对天才来说也是一个诅咒。投稿, @今日话题 


【推荐】高度精炼的投资中的哲学思想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或嘉宾的观点,不代表 FOLLOWME 的任何观点及立场,且不代表 FOLLOWME 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对于访问者根据 FOLLOWME 社区提供的信息所做出的一切行为,除非另有明确的书面承诺文件,否则本社区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FOLLOWME 交易社区网址: www.followme.ceo

喜欢的话,赞赏支持一下
avatar
回复 0

加载失败()

  • tradingCon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