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霸权——战争与世界格局(一)

avatar
· 阅读量 450

人之道,奉有余,而抑不足;天之道,奉不足,而抑有余。天道为大。


仅仅从军事的角度,在这里很难说明绝大部分的问题,因此,在这里我们索性把话题放开。涉及到国际秩序,或者说是世界利益分配的框架问题,无论如何都无法回避霸权的现实存在——要注意的是,在这里,我们需要将“霸权”视作是不含褒、贬之意的一个中性词。历史上的任何一个霸权,都会拥有一个属于那个时代、那个地域的经济形态作为依托,同时,这一经济形态也就成为了讨论国际间所有框架的立论基础。


史上的霸权,以此大致可以划分为几种形态:


一种是陆上霸权。陆上霸权主要依托农耕、游牧,也就是“物产经济”,它的霸权基本方式是占领,因为只有靠占领土地才能获得物产,它完成这种占领的主要是帝国的步兵和骑兵,水军或者还包括海上军事力量的使用都要围绕着陆上作战进行——比如亚历山大东征时对舰艇的运用;马路、驿道是那时帝国的神经和血脉,中央权力扩张的幅度必须受到步兵、骑兵的行动方式和速度的限制,而这种扩张的成本非常高,控制的效能则会随着距离的延伸而以很快的速度衰减。


蒙古人曾征服过大半个欧亚大陆,但这个帝国的面积显得过于巨大,已经超越了当时控制手段所能触及到的极限,这可能也是其无法长久存在的一个原因。经典的陆上帝国——罗马帝国、中华帝国以及玛雅帝国都只能控制欧亚大陆或美洲大陆的某个局部,都算不上是全球性的帝国。这种陆上霸权大概维持了一、两千年左右的时间。


第二种就是海洋霸权。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使得物产经济开始向“物流经济”转变,促成了资本主义的产生,最终推动产生了帝国主义,这种霸权主要依托商业和贸易,其基础和获利方式都是依靠物流经济,从葡萄牙王国、西班牙王国、荷兰,一直到英帝国,以及美国的早期,都属于海洋霸权,它的暴力特性或说是军事力量使用的着眼点在于控制物流通道,从全球角度看,在克服大的地理障碍方面海军比陆军强,它依托于海洋这一均匀的介质,可以得到更快的反应速度,而且在马汉“海权理论”出现之后,是通过只控制航道要点来控制海洋,再控制物流,因而这种帝国的成本要比陆上帝国更低。所以,在那时会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的“日不落帝国”。


而在这之间,殖民地作为物产经济向物流经济过渡不均衡的产物,一度成为国际霸权依附于其海洋霸权而存在的另一个特征,而战后由于各殖民地民族主义的觉醒,也就是那个“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的年底啊,殖民地的维持从成本变得异乎寻常的高,而海洋霸权由于它昂贵的成本因此还掌握在帝国主义国家手中,而新的世界商业体系已形成,毛虽不存,皮之仍在,在斗争心理上,殖民国政府与殖民地人民严重的不平衡,这则直接导致了各帝国主义国家自上世纪中叶起,不得不放弃一个又一个殖民地,又或者,可以把这看作是力量与利益间的一个新的平衡……


目前,世界经济的主导模式正在物流经济向“货币经济”转换,那么现在出现的这个霸权,就应该是“货币霸权”,如果从霸权的暴力特性,这个霸权可以不用去占领,甚至连过去已经控制的要点也可以放弃——由于性价比不合算,美国于是很利索的就丢掉了南越、丢掉了苏比克湾,但她必须要掌握资本的流向,控制“资本流”才是“货币霸权”的基础特征。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或嘉宾的观点,不代表 FOLLOWME 的任何观点及立场,且不代表 FOLLOWME 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对于访问者根据 FOLLOWME 社区提供的信息所做出的一切行为,除非另有明确的书面承诺文件,否则本社区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FOLLOWME 交易社区网址: www.followme.ceo

喜欢的话,赞赏支持一下
avatar
回复 0

加载失败()

  • tradingCon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