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对金融有稍加关注的人都听过庞氏骗局这个词。
图片来自百度
这两年,P2P爆雷,长租公寓跑路,人人都说是庞氏骗局又出来作妖。
比如最近的蛋壳公寓,先用高房租收买房东,后来又靠低房租和房租贷吸引房客。
而蛋壳想要盈利就得靠庞大的资金池投资获得收益,只要有源源不断的房客租房子,这个击鼓传花就能一直玩下去。
靠着庞氏资金池+套路贷一步步做大,没想到一个疫情打断了资金链,租客和房东成了被割的韭菜,在互联网上痛斥资本家。
韭菜何其多,一波接一波。
庞氏骗局好像是韭菜成长之路上逃不掉的一把命运镰刀。
它高大威武,所到之处韭菜们无不哀嚎。
它神秘莫测,每次出现都跟得了孙悟空真传一样,七十二般变化神出鬼没。
它经久不衰,历经百年后,依旧可以换汤不换药的巧取豪夺。
这究竟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
且看今日走进科学——百年庞氏,为什么会成为韭菜们逃不掉的命运镰刀?
01
世界最伟大的金融事件几乎都发生在美国,庞氏骗局也不例外。
1903年,一位带着梦想的小伙查尔斯·庞兹从意大利千里迢迢搬到了美国。
他希望在这片黄金的沃土上找到辉煌的成就,他炙热的眼神灼烧着希望,信徒般的狂热让他一头扎进这陌生的异国他乡。
然而,幸运女神没有关照他。
身无分文又没有关系的异乡客只能找到端盘子的活儿,他还因为偷东西被老板开除了。
辗转流离到加拿大,他意外获得了一份银行的工作。
这家名叫Banco Zarossi的银行,不仅给了庞兹工作,还给了他敛财的灵感。
浪漫点的讲,这就是伊甸园的蛇送给庞兹的苹果。
当时的平均市场利率是3%,而Banco Zarossi宣称可以给储户6%的收益,足足是市场平均收益的2倍。
打破市场底线的价格相当于脱了内裤去和别人拼,Banco Zarossi靠着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招,迅速抢占市场,攻城掠地,规模越做越大。
可比市场利率高两倍的存款利率怎么可能持续下去呢?
没多久,Banco Zarossi的掌柜携款潜逃,留下一大批被割的韭菜尸嚎遍野,庞兹也因为盗用他人支票给自己套现一笔现金,吃了3年牢饭。
出狱后的庞兹痛定思痛,见过金融业的风卷云涌和花花世界,他怎么甘心只做一个平凡的人?
他可是骨子里带风的人。
“吹啊吹啊,我的骄傲放纵,吹啊吹啊,吹不尽我内心的花园。”庞兹这样想着,誓要干票大的,只是没想到大到可以载入史册。
庞兹起初发现国际邮票和汇率之间存在套利的机会,可当时苦于没有资金。
为了快速融资,他大规模兜售自己的理财产品,投资90天,收益率50%,后来极端到45天,50%。
而他实际上的套利机会,正常水平发挥也就10%的收益。
正经套利想盈利太难,而势如洪水的投资人看到50%的收益,想钱绿了眼睛,打破头也要把钱送到庞兹手里。
于是,庞氏骗局被发明了,用新客户的钱去支付老客户的收益,只要有人接盘,这个游戏就能一直玩下去。
庞氏骗局的核心就在于:借新债还旧债债不还,拆东墙补西墙墙不倒。
庞兹用了一年多的时间骗到1500万的流动资金,最终被判9年监禁。
但他或许没有想到,自己这个“金融野和尚”发明的野路子拳脚居然在80多年后被正统的“华尔街大方丈”继承,技法更是炉火纯青,青出于蓝胜于蓝。
02
都知道庞氏骗局是“空手套白狼”,可怎么让白狼心甘情愿钻进套里,绝对可以写出一本金融史记来。
这次的主角是一位根正苗红的华尔街大佬——伯纳德·麦道夫。
普通人玩庞氏的把戏不过是借着人们的贪婪,靠高利骗取别人的本金,而麦道夫属于更高阶的玩法——树立权威,标榜豪阔。
这点上很像奢侈品营销,老麦的基金不仅仅是基金,还是一种上流社会的身份认同和通向华尔街金融之巅的门票。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麦道夫公司就已经是美国最大的可独立从事证券交易的交易商。
1991年,伯纳德·麦道夫成为纳斯达克董事会主席。
到了2001年,麦道夫公司又成为纽交所第三大经纪公司。
有了华尔街的明星经纪商加慈善家的头衔,让他在全世界最高端的俱乐部——棕榈滩乡村俱乐部里混得如鱼得水,他在这个富商俱乐部里结交客户。
当然,这可不是什么一般的小买卖,麦道夫不会像一般的客户经理那样去跪舔客户,他刻意营造出一种排外气氛,只有经过邀请的投资者才能成为公司客户。
这种非请莫入的方式很像饥饿营销。
麦道夫基金开始只接受单笔100万美元以上的投资,后来变成只接受单笔500万美元以上的投资,最后只接受单笔1000万美元以上的投资。
很多犹太富商以加入麦道夫基金为荣,这意味着他们不仅有雄厚的资金实力,还有高不可攀的人际圈子。
不过富商们也刁钻自负的很,三天两头来问东问西,要查麦道夫的账。
麦道夫也不是软豆腐,你要查我账是吧?不给,对我有怀疑是吧?退钱出门,走好不送。
如果非有人追着他问为什么会有这么高的投资收益?
他就回答四个字:内幕信息。
人人都觉的他是权威,是华尔街神父,人们无条件的相信他,虽然无论什么市场环境均能保持10%以上的收益,这点看起来不那么合乎常理。
但是高收益的吸引加对权威的崇拜,让绝大多数人在疯狂同时忘掉了基本常识。
20年的时间里这段海市蜃楼被称为华尔街的传奇,好像麦道夫本人就是天尊降神,别人办不到的事他办到了,不管他怎么办到的,总之他办到了。
投资市场没有专家,只有赢家和输家,赢家就拥有绝对的话语权。
可是到了2008年,一笔70亿美元的基金赎回,让这个空转的雪球一下子摔到十八层地狱。
原来麦道夫并没有做任何投资,他只是用新客户的钱来还老客户的利息。
人们这才看见,麦道夫基金哪里是什么通往极乐长生的雷音寺,分明是个吃人不吐骨头的盘丝洞。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更倒霉的是那些大名鼎鼎的投资人,汇丰集团,法国巴黎银行,瑞士私人银行联盟,还有那些阿拉伯石油大亨和法国女首富,这些坐拥上亿资产,金融食物链的顶端,居然也有被割韭菜的一天!
20年的时间里,麦道夫靠着他的人设行骗500亿美金,而麦道夫案也成为历史上第一金融诈骗案。
麦道夫被判150年监禁,虽然他的金融职务岁月已经是黄鹤一去不复返,但他的大名永远被人记得。
以后每次有庞氏骗局的出现,麦道夫名字总能被提出溜一遍。
但是后来者再精明也无法超越这位祖师爷爷,人们看着这座高山望洋兴叹,而麦道夫完成了另一层面的名垂青史。
03
现在大家都挺流行自嘲是韭菜的。
交了小黄车押金的是韭菜,长租公寓交房租的是韭菜,学理财买基金是韭菜,学自媒体报课的还是韭菜。
资本的镰刀像全自动无甄别的收割机一般,不分青红皂白,不分男女老幼,看见韭菜上去就是一口。
吓得我们这些韭菜四处遁逃,无处藏身。
怎么科技越来越发达,金融越来越创新,我们活的越来越危险?
韭菜们保持清醒太难了。
庞氏骗局在这些镰刀里堪称完美。
要么利用人的贪婪。
不管是贪租金的小折扣还是贪10%以上的大利率,本质上都是贪便宜,想着买到既是赚到。有些人甚至想和骗子比谁跑得快。
要么是利用人的懒惰。
韭菜们天然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弱势地位,很多人自信没有上套,以为自己只是找到了价值洼地,被人连哄带骗,很容易就上钩了。
要么是利用人的盲从。
看到别人跟进我也跟进,就像蛋壳,长租公寓的大品牌,还在美国上市。
看起来光辉灿烂的牌照,天然给人信赖感,可蛋壳经营模式有问题早在爆雷一年前就有人指出,可很多人还在想,这么大的盘子,不会只有我一个倒霉,没想到这么大的盘子,全翻了。
说到底,所有的镰刀都在利用韭菜的弱点,韭菜们太容易原形毕露才总召来“被割之祸”。
所以,下次再有“便宜”找上门,就要摸着心脏问问自己,我配一年10%的收益率吗?
一个门外汉如果靠“投资”就能财富自由,那要银行干什么?
拉人头搞创业?要知道阿里巴巴从小店到成功,都走了十年。
星辰大海可以有,但太容易的星辰大海有可能只是海市蜃楼。
切要记,举头三尺有镰刀啊。
作者:保险俱乐部,文章来源知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或嘉宾的观点,不代表 FOLLOWME 的任何观点及立场,且不代表 FOLLOWME 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对于访问者根据 FOLLOWME 社区提供的信息所做出的一切行为,除非另有明确的书面承诺文件,否则本社区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FOLLOWME 交易社区网址: www.followme.ceo
加载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