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马云说了句大白话,一切的金融无不带着当铺色彩。
当铺,在我们国家已经存在千年的历史。
而交易,其实反而和种庄稼最为相似。
理财,无非是成为当铺的股东。
而投机,是给那片庄稼地播种、除草,至于收成嘛,基本上老天爷赏饭。
可见,交易投机,和金融理财,大家完全是井水不犯河水,却常常被拿来混为一谈。
金融1.0——当铺
良好的社会,是真正以人为本,而不是以钱为本,当以人为本时,就会把物、钱看的轻。
至少,在去年对待新冠病毒的态度上,我们还延续着这种精神,不惜一切代价,先把人给救了,这是难能可贵的。
在古代,当铺行业越繁荣,意味着社会越动荡。哪怕本地不动荡,也意味着其他地方的动荡。
当国泰民安,人们衣食无忧,身心愉悦,意味着很少有人需要质押自己的物品来换取应急的钱财。
就算真需要,也是首选借亲戚朋友的钱应急,或者是赊账。当铺没有存在的意义。
到了清末民国初,典当业更是集中体现了官僚、地主、商人三位一体的高利贷资本的活动。
一般当铺还可自己签发银票、钱票,作为信用工具,因而其贷出金额(俗称“架本”)远远超过自有资本。
虽然当铺也起到缓冲社会社会矛盾的作用,但是当铺的核心思想是逐利,而不是奉献搞慈善。
所以更有甚者,官商勾结,垂涎他人资产,便弄出种种事故,让对方抵押了家产却无力赎回,最后落入自己手中。
金融2.0——人为制造需求
以前商界有个故事,说是一个土豪,买了一对价值连城的瓷器,结果打碎一个。
他的手下目瞪口呆,而他说:现在世界上就剩这一个了,它的价格,比两个加起来都会贵。
最邪恶的方式——人为制造混乱甚至战争,以达成“人为需求”。
这一点上,金融是沾满了血腥味的,因为它从来都吃不饱。
真吃到撑,无法消化的时候,宁愿用战争来消耗掉多余,就像把牛奶倒入河里一样。
从上世纪资本主义危机引发的世界大战,导致几千万人的死亡,到后半叶,操控石油而上下其手,把整个中东弄得鸡犬不宁,把世界其他国家当做韭菜不停收割。
金融3.0——人为制造消费
人为制造消费是个无底洞。
其实古已有之。攀比成风,讲的就是在衣食无忧,而精神匮乏的情况下,人们便会走向消费主义。
最为我们所知的,是古代那个斗富的故事:
晋朝,石崇曾与晋武帝的舅父王恺以奢靡相比:王恺饭后用糖水洗锅,石崇便用蜡烛当柴烧;王恺做了四十里的紫丝布步障,石崇便做五十里的锦步障。
晋武帝暗中帮助王恺,赐了他一株珊瑚树,高二尺许,世所罕见。
王恺向石崇炫耀,不料石崇挥起铁如意,将珊瑚树打得粉碎,然后一笑置之:“别心疼,我赔你就是。”
便命左右取来六七株珊瑚树,个个皆高三四尺,比王恺那株强多了。
和古代相比,今天的斗富,早已蔓延到社会各个阶层。
从钻戒到名表、包包、皮衣皮鞋皮带,从饮食的山珍海味到出行的海陆空,短时间人们已经无法弄清哪些是需求,哪些是被灌输到自己脑子里的“控制”。
时至今日,发展中国家的我们,日常生活已经产生巨大的浪费,而且不认为浪费有什么不对。
手机、房子、车子,衣物,本身都还能用,不行,需要换新的……
发达国家的浪费更甚,除了人类社会看到的繁华,地球被破坏的伤痕累累,体无完肤。
同当铺一样,消费主义也起到了缓冲社会矛盾的作用,但是消费主义无疑将世界的贫富差距越拉越大,而不是越拉越小。
金融4.0——产业金融化
金融的特色,是融那些需要产品的人的钱,去借贷给需要钱的人,自身是空手套白狼的成分居多。
所以金融确实比较高大上,他意味着垄断、权利,没有这两样,金融业务是很难开展下去的。
和金融最为相似而全民皆知的,是房地产行业。
房地产行业,走到今天,无非是拿着需求人的付款,然后才开始起高楼。当然,早期购房人,和当铺的股东很相似,都成了后来的既得利益者,内心是窃喜的,只恨少买了几套。
因为金融的魅力太大,马云推出了花呗、借呗,并利用规则上的漏洞,赚取巨大额外的收益。
金融的死穴是什么?
金融从来没有什么创新,要说有,无非是借贷形式的换汤不换药。
金融的死穴恰恰来自它的内部。和赌场一样,不怕你赚钱,就怕你不来。
它需要人们永远保持亢奋、更多的欲望、更单一的价值观。
以单向市场为例,基金、股票,必须要有人高价接盘,才能延续这个游戏的进行,可股票、基金不可能一直涨。这场游戏,早晚人们会疲惫、厌倦。
所以金融必须不停有新产品,刺激人们以达到游戏继续进行的目的,结果就是一路饮鸩止渴。
摧毁金融的,一定是金融本身,而不是外部力量。
金融4.0阶段,真的是杀人不见血,人们愿意放下物质消费,追逐虚拟消费和对自己躯体的消费改造。
基金、数字货币,整容、医美成为巨大的风口。甚至连成都这样的大都市,都引入“医美之城”,来占领资本市场的高地。
正是金融和投机的巨大区别,以至于到现在,基金、股票的参与人,远超我们这些交易员群体。
是啊,喜欢种地的有几个?喜欢当股东的可大有人在。
投机是寻找需求,金融是为了逐利,甚至为了逐利创造出逐利的环境。
需求大于逐利,是投机;逐利大于需求,是金融。
这是我认知的投机和金融的本质区背。
投机1.0——农民
面朝黄土背朝天。苦吗?
不能算苦。种子的发芽、成长,需要的雨水、阳光,都不是人所能提供的,人只是做了一些选择,至于丰收,那算是恩赐。
嗯,投机人,不懂得恩赐,几乎不会懂得投机。
投机2.0——商贩
如上文所说的范蠡等大商人,他们选择在谷物价格低贱的时候收购(是替百姓分忧),然后在饥荒时高价卖出(但是价格不会高到老百姓吃不起),他们是依靠比百姓长远的眼光,来获取利益,而不是为了获取利益,故意低价收高价卖,这和金融有本质区背。
投机3.0——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让全世界底层人民享受到了选择权,加速人民的物质满足和精神满足。没有国际贸易,世界范围内的和平便不再存在。
投机4.0——多空杠杆
1633~1637年郁金香热及其后的大崩盘,堪称荷兰黄金时代(1600~1670)影响最大的金融灾难。
当时荷兰普通人年收入几美元,而一朵郁金香居然高达上万美元!这样看来,比特币还算小儿科呢。
杠杆以及做空的出现,大大延缓了金融市场崩溃的节奏,给予人们更多的时间,去反思和完善金融制度,不至于太快的玩火自焚。
同时,多空杠杆市场像一把双刃剑,也给了投机者参与市场的机会。
在杠杆市场,农民投机客付海棠,给那些金融科班生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从5万元发家致富做到10亿+,遵循着古老的投机思想,而不是当铺思想,选择必需品,在它们被大家抛弃的时候,人弃我取,在大家为之疯狂的时候,人取我弃。
可以预见的未来,投机和金融,依然是背道而驰的。
它们看似如胶似漆,实则貌合神离。
一旦投机之路变成逐利之路,那也就意味着偏离了投机而转向了金融。
可惜,太多的人,脑子里灌满了厚厚的金融知识,一头扎进投机市场,能不输么。
伟大的投机者,往往是野路子,甚至还带着儿童的淳朴。古今中外,莫不如是。
而金融客(索罗斯们),他们在今天演变成财团、商行、基金,嗜血、残酷,以利益为核心,在人间编织着一个又一个大网,网罗人性中的贪婪、胆怯、堕落、嫉妒、懒惰……
趁你病要你命是它们的拿手好戏,没有病先让你病也是它们的独门秘籍。
它们造就了今日社会的复杂化。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从更为宏观的角度看,金融、投机,存在即是合理。
我们必然地要从中二选一,与其同行,至于是哪个,见仁见智,没有对错。
该文章已获得创作者基础奖励金:200 FCOIN (20 USD),更多创作者详情请点击<< 创作者计划 了解吧!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或嘉宾的观点,不代表 FOLLOWME 的任何观点及立场,且不代表 FOLLOWME 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对于访问者根据 FOLLOWME 社区提供的信息所做出的一切行为,除非另有明确的书面承诺文件,否则本社区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FOLLOWME 交易社区网址: www.followme.ceo
加载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