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近期长端美债收益率大幅走高,全球股指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其中,上证指数大约跌了6%,年前抱团的白酒板块、新能源板块跌幅更大,明星基金也跟着跌,曾被夸成花的易方达明星基金经理坤坤,现在又被骂成翔了。
为何90后“”基友会集体入场呢?因为各大触手可及的互联网卖基平台,让买基金变得比叫外卖都简单。为了基金好销售,就把收益率好看的排在前面。新基民基本都是买银行理财、货币基金、余额宝的那批人。哪个收益率高买哪个。所以他们大多数人都买了白酒、新能源和医药。
过春节的时候,亲戚家拜年遇到一个同龄人,看见我在手机上开仓(IB的交易端),话题就聊开了。这哥们儿去年应该是买基金赚了一些钱,言语间是满满地自信和希望(把自己当基神、股神的那种),当问到我投什么,赚多少的时候,我告诉他买了一些纳斯达克的put,还有一些短线CFD订单,最近两个月整体亏了点钱。
这哥们瞬间来了精神,以过来人的身份给我讲买什么基金好使,钱投进去,啥事儿都不做,每天看着数字往上涨,告诉我买基金一定要赶早,还说准备年后拿一些银行贷款,开盘了继续投入,做大做强,再创辉煌。
若是搁前两年,我可能还会按照我的观点去提醒他一下,现在已经不想再做这种无脑操作。这种提醒完全是没有意义的。首先,我们并不熟,并且我的观点不一定对;其次,如果我错了,那么挡人财路无异于谋人性命;如果我对了,人的情绪会被巨大亏损完全占据,不会想到春节期间有人提醒过要谨慎。#创作者#
上面这个哥们不知道年后有没有借钱跑步入场买基金,但是这样的人肯定大把存在。
根据新出炉的《2020中国股民行为报告》显示:90后最爱借钱买基金。
因为自身收入水平和财富积累的不足,一些年轻投资者打起了借钱入市的主意。据报道,豆瓣网上一名用户自称,2020年7月通过网贷借了1万元,买了4只基金,一周后抛出,扣除手续费后挣了近300元,堪称“一通操作猛如虎”。这种通过杠杆在资本市场获得短期利润的想法,受到一些年轻投资者的认同。
豆瓣上还有经典帖子:借呗1万块一天只要3块5(利息),但一万块放到基金里一天至少能(有)几十块收入,可行吗?空手套白狼,你说强不强?
对于这样的“基友”,我有一个后入对冲的策略,应该能够保证你买基金不赔钱。具体资产组合是:八成资金买基金,两成资金买保险。基金大涨你喜提玛莎拉蒂,基金大跌你跳楼保险获赔,给自己做个风险对冲,我真他娘的是个人才!(以上这段话纯属玩笑,只有傻子才会当真去做。)
通过90后基友们这些事情,我们的汇友圈儿其实也能有很多启发,比如没有只涨不跌的市场,那怕他是吊炸天的坤坤和ARK女神;买基金是由风险的,赚不赚钱取决于你进场的时机和退出的时机,不要拿你是否赚钱作为衡量基金好坏的标准;不要拿借贷资金玩儿风险投资。
我猜测有人可能会说,既然是同到一个亲戚家拜年的人,也不能算是陌生人,你自己有这么多年的经验,难道不应该友善提醒一下嘛,会不会太不讲人情味了。我想说的是,提醒真的没卵用。我一个朋友,是银行职员,春节之前就提醒他要走、要减仓,人家年后还是要做大做强。
PS:原创不易,如果觉得有用记得点赞+关注哟。我这里不仅有行业知识输出、交易感悟分享,还有个人策略订阅、私信互动交流。
该文章已获得创作者基础奖励金:200 FCOIN (20 USD),更多创作者详情请点击<< 创作者计划 了解吧!
已编辑 01 Mar 2021, 09:22
风险提示:本文所述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Followme 的官方立场。Followme 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或可靠性作出任何保证,对于基于该内容所采取的任何行为,不承担任何责任,除非另有书面明确说明。
加载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