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HCM万汇:小米正式进军智能电动汽车行业,可行吗?

avatar
· 阅读量 331

LHCM万汇:小米正式进军智能电动汽车行业,可行吗?

有关于小米造车的传闻终于尘埃落定。

3月30日,小米集团 (01810.HK)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立项。首期投资为100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10年投资额1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56亿元),小米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军将兼任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的首席执行官。

“我决定亲自带队,这是我人生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雷军说,“我深知做出决定意味着什么,我愿意压上我人生所有积累的战绩和声誉,为小米汽车而战。”

此外,小米表示,希望用高品质的智能电动汽车,让全球用户享受无所不在的智能生活。这句话似乎在向消费者透露小米的智能电动车未来会和旗下的智能家居有所联动。

01 汽车相关专利有834项

LHCM万汇:小米正式进军智能电动汽车行业,可行吗?

企查查数据,截至2021年3月29日,“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共有有效专利6758项,而据智慧芽数据分析,目前小米集团与汽车有关的专利已达834件,小米汽车相关专利中发明专利超过96%,领域集中在无线通信网络、电数字数据处理、数字信息传输、图像通信、交通控制系统、距离测量、导航等领域,汽车的零配件专利占比较低。

智慧芽专利价值分析称,新能源车中特斯拉专利价值超过2亿美元,蔚来汽车专利价值1864万美元,小米汽车相关专利的价值超过1亿美元。

另外,小米集团过去也投了接近10家电动汽车产业公司。企查查投融资显示,小米关于交通运输类的投资事件达到17项,其中,2012年,小米曾投资木仓科技。资料显示,北京木仓科技是一家专注于汽车领域的实用应用开发商;2014年,小米投资了车载智能终端设备生产商凯立德,和车载智能产品研发商睿米等。

还有众所周知,雷军曾以投资人身份参与了小鹏、蔚来上市前的融资,作为这两家造车新势力的大股东,雷军带头小米造车,可用的资源众多。

02 小米造车趋势使然

LHCM万汇:小米正式进军智能电动汽车行业,可行吗?

随着造车新势力潮水趋于平静,新势力品牌不断分化之时,传统巨头又开启了新一轮的造车热潮。包括传统车企打造的岚图、智己、埃安等等,到百度、富士康等跨界进入汽车产业,甚至国际上也出现了索尼、苹果等造车新玩家。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小米造车反而成为了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

随着汽车智能化趋势的逐渐明晰,汽车融入万物互联的未来世界也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以小米手机为依托,小米智能音响为纽带,小米电视、扫地机器人、智能插座等等,小米逐步打造出了国内市场上最成功的智能家居生态之一。而造车,无疑将会是小米生态中极有重量的一个新环节。

然而,目前,索尼首款概念车已经亮相。苹果泰坦项目运转多年,已经确定入局汽车行业。华为虽然一再明确不会造车,但公告中3年的有效期引起了颇多猜测。即便华为不造车,但华为在汽车领域的的布局也几乎涵盖了造车之外关于智能化的方方面面。小米想要不在智能汽车领域落后,可用的时间并不多,那么你看好小米造车吗?

03 为什么互联网企业扎堆造车?

LHCM万汇:小米正式进军智能电动汽车行业,可行吗?

根据IHS Markit发布的《2020年中国智能网联市场发展趋势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汽车市场的智能汽车渗透率仅为45%,而2025年该数据预计将提升到60%。而由于中国政府对新能源、智能汽车的大力扶持,以及对环境保护的强力重视,预计2025年中国市场的智能汽车渗透率将达到75%。

不难看出,汽车正在成为下一个被科技颠覆的行业。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技术的进步、碳排放政策的限制,以及消费习惯的改变,新能源汽车未来全面占领市场是必然趋势。所以无论是互联网大厂、传统车企还是造车新势力都在积极布局。

而就目前来看,小米手机的规模已面临天花板,但全球汽车产业处于大变革的拐点,电动汽车的市场空间足够大,小米造车是开拓新战场的一项战略性进攻。

就小米的优势而言,选择某些关键汽车零部件做研发推进,似乎风险更低。但就规模和品牌而言,搞零部件又不能匹配现在小米的野心和地位。由此来看,造车便成了小米开拓第二成长曲线的必由之路。

风险提示:本文所述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Followme 的官方立场。Followme 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或可靠性作出任何保证,对于基于该内容所采取的任何行为,不承担任何责任,除非另有书面明确说明。

喜欢的话,赞赏支持一下
avatar
回复 0

加载失败()

  • tradingCon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