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张秋燕的 " 豪宅 " 建在村子的一处高岗上。
村民们偶尔路过,大多都会朝大门的方向瞧上几眼,脸上露出些复杂的神色。
这是一幢气派的二层别墅,盖起来还没有多久。仿古的门楼、黄色的院墙、中式风格的主体建筑,让整栋房子在四周的 " 寒酸 " 民房中显得鹤立鸡群。大门口还特意安了一个监控摄像头——它能看到的,是门前一条逼仄的土石小路,附近几户已没什么人住的土坯房,还有几个露天的农村旱厕。
去年冬天,张秋燕请来村里的一支秧歌队,在自家院子中敲锣打鼓热闹了一番。她发在朋友圈的视频里,几位农村妇女手持花扇,围成一圈边舞边跳。旁边的锣鼓和铜镲一齐作响,震得耳朵都有点发颤。来看表演的村民们站满了整个院子,挤不进来的就围在门口,有的嘻嘻哈哈,有的互相嘀咕。就像是一场精心安排的开业仪式,这栋村子里最漂亮的 " 豪宅 ",要让大家都来看个究竟。
张秋燕没有 " 正式 " 的工作。除了丈夫的工作收入,盖房所需要的钱还来自于她的一项长期爱好——炒币。
这几年当外面大城市兴起炒作虚拟货币时,这股风也早吹到了这个北方的普通农村。虽然早些年在县城买了房,但张秋燕夫妇在村里还有一所老宅,他们偶尔回来看看——张秋燕的丈夫就在老宅里长大,后来房子逐渐破败,直到无人居住。自称靠炒币积攒了一些积蓄之后,他们决定把老宅推倒开建新房。
张秋燕参与的,是一个宣称旨在 " 促进绿色发展和环保 " 的虚拟货币(A 币)。这个币种 2017 年初开始运行,就在秧歌队敲敲打打表演时,张秋燕还特意发布了一条庆祝 A 币上线四周年的状态。她看起来有不少感触:自己不仅从这个项目上赚到了钱,而且能够参与到促进环保的 " 大事业 " 中,俨然是一条很有价值的路。
针对虚拟货币(加密货币)的炒币风潮,大多起源于比特币。身份神秘的中本聪在 2008 年将其面世之后,比特币成为全球最为知名的加密货币,其币价和总市值也水涨船高,如今已达到每枚五六万美元的高价。
" 我很早就关注到了比特币,当时它的价格还只有几千人民币。要是那个时候买几个,现在就发财了。" 聊到这个话题时,坐在装饰考究的客厅中的张秋燕有点懊悔地说。
不过,错过比特币并没有让她灰心,最终 A 币又进入了视野。
A 币的背后是一家名头比较唬人的组织。在这个组织的官网上,其声称推出该币是为了 " 让每个人都参与到全球生态的保护之中,让参与开采该币的人都有足够的经济基础为环保做出贡献。"
按照官网上的说明,A 币的发行速率每五年减少一半,最终达到总量约 80 亿个。这个规模约是比特币最终数量的 400 倍,而 " 全球人均 1 枚的数量,能够让该币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快速流通 "。
早在上线之初,该组织还曾表示,平台会根据每日的交易数据来调控涨幅,以确保币值稳定上涨,预期一个月最低涨 50 倍,一年内最低涨 1000 倍。
这些冠冕堂皇的说辞织起了一张大网,张秋燕一头扎了进去。
贰
如果细心查阅一下,不难发现藏在 A 币背后的猫腻。
官网上对于 A 币的那些技术性介绍,其实与百度百科介绍比特币的术语几乎完全一致,甚至只是把比特币的名字替代成了该币种。于是 A 币摇身一变,也成了虚拟货币这个热门概念中的一员。
为了吸引更多会员(投资者)加入,A 币发行方曾发出过 " 招募环保志愿者 " 的启示,号称要面对全球招募 1000 万志愿者。但事实上,要成为一名 " 合格的志愿者 ",还要经过一套复杂的流程。
实名认证是必要的一步。要想成为 A 币的会员(投资者),新人需要上传手持身份证和手写纸条的照片,并对着镜头作出特定手势,此外还要填写包括银行流水等在内的详细个人信息。注册成功之后,投资者可以得到一台 " 云矿机 " 用于挖币。若要想获得 " 更高回报 ",则需要购买 " 性能更强 " 的算力和矿机。
而能把项目推荐给更多人,则是核心的环节。有媒体在 2019 年报道过 A 币的这种运作模式,据一名投资人向记者介绍,如果能邀请到更多人加入,那么推荐人可以获得算力上的加成。邀请的人越多," 上线 " 在系统内的头衔和收益则越高。
为了表示自身技术实力的强大,发行方在官网中表示,A 币的云矿机是托管在 " 全球最大云计算服务商 " 位于美国的数据中心,其客户还包括了亚马逊、eBay、施乐等 1000 家机构。
目前,诸如比特币这类主流加密货币,其 " 挖矿 " 已演变成一场算力的军备竞赛,谁的算力占全网算力的比重越高,谁就越有可能在刺激的竞赛中胜出。因此,集合了成千上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台矿机的大型矿场,曾一度在国内涌现。
" 但挖 A 币不需要实体矿机,在手机上就完全可以操作。" 张秋燕掏出手机,打开 A 币的运行界面兴致勃勃地讲解," 顶多每天花点时间看看(行情),很简单。"
张秋燕把这个 " 赚钱 " 的项目推荐给了不少亲戚朋友。
一开始有人表示怀疑,她就决定 " 自己先做起来 ",做成效果给他们看看。也有人爽快地一次性投入几十万元,张秋燕说这都有点让自己害怕," 毕竟是自己介绍来的,万一亏了怎么办呢?" 因此,她还一直劝说对方,只要赚够了本金就先提现出来,那样再玩下去压力就小很多。
" 炒这个币的确有挣了钱的,我听说不久前就有人换了两辆奔驰。" 不过,她告诫也需要警惕,炒币并不能撒手不管坐等收钱。之前有段时间行情不好,有一位亲戚就咨询她是否要抛掉手里的币,听从了她的建议之后,这位亲戚果然躲过那一波动荡。
如今在当地 A 币的交流群中,张秋艳已经是活跃成员。她对这个项目似乎更加深信不疑,更何况," 群中还有高手指点,会及时提醒会员买进卖出。你完全可以投点钱试试,看看是不是我说的这样。"
叁
有时候," 矿工朋友们 " 会来到张秋燕的别墅中聚会。
家里有价格不菲的音响设备,朋友们三三两两伴着音乐聊天、跳舞。等聚会结束,来客们还会站在气派的门厅前合影留念。张秋燕偶尔把这些照片发在朋友圈,然后再附上一句:" 回村里的感觉真好。"
这是在村里其他人家中绝对不会出现的场景。和无数个普通的北方农村一样,现在村民们纷纷外出打工,涌向县城、邻市甚至外省。村里学校的学生也没剩下多少,他们大多被送到镇上和城里上学。二十多年前村里鼎盛时期的景象,如今已荡然无存。
因此村子中的很多民房逐渐破败,常年留下来的的人也多是些老弱村民,他们的集体活动除了偶尔听听戏班子唱戏,大概就再没什么新鲜事了。
张秋燕的 " 豪宅 " 炸破了沉闷和平静。甚至从建房子开始,他们就闻到了火药味。隔壁邻居以施工严重影响自家为由,一度阻挠张秋燕的建房大计,为此两家人还爆发了激烈的争吵。最终,张秋燕获得了胜利。房子盖好之后,邻居家的气势似乎更被压了下去。对没多少机会走进别墅的村民们来说,如今张家人才是令人羡慕的对象。
谈到 A 币的前景,张秋燕仍然十分坚定。不过,在目前主流的虚拟货币交易平台,却看不到这个币种的影子。实际上,A 币只是在发行方自己搭建的圈子中交易,会员们之间的交流也多通过社交软件来进行。他们似乎有意隐藏在公开和主流之外,唯一一次被某地方电视台拍摄的会员集体参与环保植树的活动,被他们视为受到主流的认可,而不断加以宣传。
2019 年,A 币背后的组织被地方政府划为非法社会组织。当时 A 币的投资者已涉及数个省份,尤其在城乡地区,会员规模庞大。有媒体开始介入报道,A 币项目的模式随之受到质疑。虽然张秋燕们口中不断提及,这是 " 国家支持的科技事业 ",是 " 公益的项目 ",但事实上,A 币与真正意义上的虚拟货币相去甚远。
他们当然也谈论比特币,谈论时下最流行的狗狗币——这个币种因受到马斯克的追捧而广为人知——但 A 币的投资者们似乎更确信,自己选中的才是 " 最好的那个 ",是普通人都可以参与的项目。
在张秋燕看来,自己能够赚钱建起 " 豪宅 ",就是最好的证明。
肆
" 豪宅 " 的主人并不是没有苦恼。
" 村子里不好做排污系统,现在上厕所还得到外面的露天厕所。晚上天色太黑,需要家里的狗跟着我才能放心。" 张秋燕说。
他们的另一户邻居,是一对上了年纪的村民夫妇。男人年轻时在外面四处打工,如今年老体力衰退,不得不回到村里养老。女人是一个干练的妇女,几年前在村里经营过一个小卖铺,但由于生意不好也只好关门。
一边是漂亮的别墅,一边是低矮的坯房。两家人偶尔在大门外相遇,女人会带着略微艳羡的口气向张秋燕大喊:" 来家里吃饭啊!" 张秋燕也会哼哈回上一句,然后跨进自家的大门。
炒币的 " 成功 " 可能难以复制。对村里的大多数人而言,这完全是另外一个世界的东西。他们熟悉的,是看得见的砖瓦、粮食、水井和已经年久失修的戏台。他们无法理解炒币,只有在村里的有钱人盖起别墅请秧歌队来表演时,才能心情复杂地围在一起评论两句:看人家,真行!
无论 A 币的 " 伟大愿景 " 是不是一个幌子,张秋燕都还不打算退出。不退出的还有那位投了几十万的朋友,张秋燕猜测他账面上赚到了大钱,只是不清楚有没有提现出来。他们仍然期待 A 币能够带来更大的财富—— " 人生啊,抓住一次机会就翻身了。"
网中的人们,无人希望那么快就看到终局。
作者:赵一川,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商业人物,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或嘉宾的观点,不代表 FOLLOWME 的任何观点及立场,且不代表 FOLLOWME 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对于访问者根据 FOLLOWME 社区提供的信息所做出的一切行为,除非另有明确的书面承诺文件,否则本社区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FOLLOWME 交易社区网址: www.followme.ceo
加载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