扪心自问,在交易领域真的深耕了么

avatar
· 阅读量 741

#创作者# #交易故事#

中概股、港股经过了好长时间的洗礼,已经回到了去年年底的水平。此时公司电梯里各种抄底的声音就接踵而至了,各种负收益率也成为各个同事调侃的对象,有推荐抄底美团,有推荐抄底,各有各的的道理,各有各的摸顶抄底。当然有时候也会觉得他们的讨论很好笑,也很有意思。

这让我想到之前在抖音中看到分享的一个成功的案例。一个有好几年夜跑经验的人,和周围人聊的过程中,分享自己的减肥经历,然后大家建议拉一个微信群,互相督促打卡。群里的人越来越多,到达100人时,群主开始以收费50元来,如果打卡跑步并在群里分享跑步历程一个月20次以上,则退还50元的费用,否则作为群里活动经费,以及跑步比赛时的后援补给。随着影响力越来越大,人越拉越多,已经有多个500人的微信群,入群费用也上升至1000元,还提供给大家小程序,制作跑步里程分享小视频,给大家用于分享朋友圈。目前已经做到了年入稳定300w-500w。视频最后来了一句,可能很多人会羡慕这个成功的案例,但试问,你有在一个领域深耕5年多么?

其实大学毕业后,很多人已经没有认真的去深耕一个领域了。经过高中的系统化学习后,来到大学,如果认真学习,可能还会有不错的收获。但毕业后,很多人的工作模式其实就是领任务模式,基本上面派啥活 ,下面就怎么做。可能有人会说,互联网企业的模式应该可以有很多积累吧,但这个基本都是出道即巅峰,随着年龄的增长,技术的更新迭代,永远不会有人是常胜将军。况且,996的工作模式不会给你在工作之余有系统性的学习机会,碎片化的抖音,微博都会不断侵占你的业余时间。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年轻人在下班后会刷抖音,玩游戏到后半夜,只为找到一丝属于自己的时间。

这样的工作状态下,想要能系统学习简直是奢望。所以怎么可能会做好交易?当然有人会反驳,我交易也投入了很多时间,也交了很多学费,但还是组不好。其实在这个全民基金的时代,每个人都只是在不断的贡献流动性。想想是不是这样,1)在各种股票群少不了你的身影,2)总是容易羡慕别人抢到的涨停板,3)觉得别人的基本面分析头头是道,4)觉得别人的技术分析指标总是能抓住市场的低点,还能在高点逃顶。5)看着别人的收益率曲线总是各种叫牛逼,大神。这样是系统学习么?这只是系统性跟风。最后炒了个寂寞。

可能这种是看别人交易手痒的结果。而另外一种结果,就是自己来交易,但没有自己的体系,或者说,即使有体系也不符合自己的性格。没有交易体系的体现,就是看着涨就做多,跌就做空,手数不固定,没有标准,亏多少止损也没规定,完全按兴趣来。交易体系没有按照自己的性格来,其实也是说,没有看清自己的风险偏好。有的人比较保守,喜欢追求高胜率低盈亏比,有的人比较激喜欢追求高盈亏比低胜率。而你让保守的人去做高盈亏比低胜率,可能反而会是一种灾难。

所有的盈利亏损其实都是结果,重要的是背后的逻辑,这也就是为什么,交易其实也是一个需要深耕的领域。只有在每天花固定的时间交易上,思考背后的交易逻辑,并去复盘开的单子,不断优化正确的开单方法,规避错误的方法,才可以不断的把交易系统化,成熟化。

如果不深耕,还想赚钱?想的太美好了吧。

 

该文章已获得创作者基础奖励金:143 FCOIN (可提现),更多创作者详情请点击<< 创作者计划 了解吧!

风险提示:本文所述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Followme 的官方立场。Followme 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或可靠性作出任何保证,对于基于该内容所采取的任何行为,不承担任何责任,除非另有书面明确说明。

今日话题
共 143Points赞赏
avatar
回复 0

加载失败()

  • tradingCon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