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挨骂的“张坤们”,到底冤不冤?

avatar
· 阅读量 140

日常挨骂的“张坤们”,到底冤不冤?

" 张坤们 " 的颓势肉眼可见。

 

中概 K12 教培股惨遭重锤,也拖累了 A 股,2021 年 7 月 26 日 A 股一度暴跌超过上百点,令 2021 年本就表现不佳的顶流基金经理雪上加霜。

" 回首自己以往的判断,发现有不少错误。"

这是顶流基金经理张坤在 2021 年第二季报中吐露的心声,为其管理的四只基金业绩不尽如人意做了总结,更是坦言:" 从目前的判断来看,未来几年预期回报率下降可能是难以避免的。"

事实上,认错的不仅仅是张坤一人。

包括杨浩、王崇、焦巍等基金经理都或多或少向投资者致歉,譬如管理规模高达 163.34 亿元的交银新成长混合基金经理王崇直言:" 从(第)二季度来看,基金组合整体表现不佳,组合内个别重仓股跌幅较大,我们向基金份额持有人表示深深歉意。"

对基金经理的歉意,投资者答应吗?" 百亿基金 + 顶流基金经理 " 的组合怎么就不吃香了?中小基金又凭什么上演了弯道超车?

谁也想不到,2020 年的 " 小甜甜 ",变成了 2021 年的 " 牛夫人 "。

颓势已现,选择原谅还是 " 分手 "?

互联网时代,蹿红很容易,跌落神坛更容易。

据 Wind 数据显示,2021 年上半年,基金涨幅 TOP 10 中无一是百亿基金,也几乎不见顶流基金经理的身影,昔日王者易方达蓝筹精选涨幅仅为 5.2%,而 1084 只百亿基金的涨幅中位数为 5.8%,至于易方达中小盘非但没有上涨,反而上半年收益为负。

日常挨骂的“张坤们”,到底冤不冤?

易方达蓝筹精选前十大重仓股

不可否认," 张坤们 " 的颓势肉眼可见。

" 现在卷成这样了?以前都是年报认错,现在季报就认错了,那以后是不是得按月认错、按周认错?" 投资者高鹏如是说。

作为一名 " 韭零后 ",高鹏曾在 A 股吃够了苦头,这三四年主要依赖基金理财,对一时的得失并不太在意," 胜败乃兵家常事,那有什么常胜将军 "。

" 我本来考虑的就是长线,不在乎短期波动,既买之则安之。" 高鹏表示接受 " 张坤们 " 的致歉,理解短期业绩压力大了、责备多了不得不出来安抚投资者," 比绝对值,还是他们赚得多哟!"

据同花顺 iFinD 数据显示,2021 年第一季度基金合计亏损 2102.06 亿元,而二季度基金合计盈利 8645.33 亿元,其中蔡嵩松旗下的诺安成长混合最多高达 98.02 亿元,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银河创新混合、华夏能源革新股票等盈利均超 50 亿元。

与高鹏不同,谷坤的态度迥异。

定居北京的互联网从业者谷坤,已有十余年的基金投资经验,见惯了风水轮流转," 张坤还可以认错,还可以东山再起,可好多掉队的连道歉的机会都没有。"

复盘来看,往年业绩名列前茅的基金,隔年往往就萎靡不振了,堪称一道基金 " 魔咒 "。

对此,谷坤深有体会:" 感觉就是一招鲜吃遍天,实际上哪有这样的好事情,也不知道是到底是真选对了,还是蒙对了。"

谷坤告诉锌刻度,上半年及时切换了重仓周期股的基金,收益还不错,没有被顶流基金经理拖累。

怎么突然就不能打了

致歉背后则是外界的疑惑," 张坤们 " 为什么不行了?究其原因有三。

首先,抱团严重分化。

" 张坤们 " 之所以出圈,皆因在 A 股抱团被誉为各种 " 茅 " 的白马股,享受到了 " 抱团红利 ",从而缔造了超额收益的契机。

对此,阿尔法工场研究院表示:" 赚多了,就会想着为自己的仓位留一条后路,特别是大型基金,不可能等到抱团股崩盘再走。"

换而言之,抱团越到后面越难,不再是雨露均沾。

2021 年 1 月 25 日,董承非第一个出来跳反:" 这种牛熊转换的时候是市场最危险的时候,对我而言,宁愿做在左边,做在前面一些。"

之后,抱团出现了严重的分化。

某私募投资部经理陈听涛告诉锌刻度:" 抱团经过了初赛、复赛,现在到了决赛阶段,抱团不是崩溃了,而是抱得越来越紧了,去年的白酒、消费、医药等无缘决赛圈,唯有新能源、半导体、光伏等入选了,跟不上节奏就赚不到钱。"

据公开数据显示,2021 年第二季度基金增持较多的行业为锂电池、芯片、光伏、有色、化工、煤炭等。

其次,能力圈迭代错乱。

在资本市场有一句老话 " 你永远赚不到认知范围以外的钱 ",为此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迭代,从而扩大能力圈的边界。

而扩大边界,并非总是一帆风顺,也有可能出现迭代错乱。

如此一来,在抱团分化的背景下,如若基金没有在新能源、半导体、光伏、顺周期等行业上下重注,业绩自然就掉队了。

对此,银华富裕主题基金经理焦巍表示:" 当习惯用商业模式和终局思维去看公司竞争格局时,会错过很多高增长低壁垒行业的投资机会。用同样的模式思维,可以在芯片设计领域找到投资对象,但对新能源领域的机会全部失之交臂。"

日常挨骂的“张坤们”,到底冤不冤?

2021 年上半年管理规模 TOP3

简而言之,赛道不同适用的方法论也不同,然而接纳不同的方法论并非易事,人们总是乐于强化之前成功的方法论。

更通俗地说,就是 "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要及时跟上资本市场的节奏,而不是要资本市场等你。

再次,重仓踩雷。

踩雷不可怕,可怕的是重仓股踩雷,进而严重影响业绩,张坤、杨浩、王崇、焦巍等基金经理无一例外。

譬如,张坤踩雷了美年健康,后者步子迈得太大,通过以外延式增长为主、内生式增长为辅的打法高速扩张,如今打法证伪,股价跌跌不休。

再譬如,顺丰控股为杨浩、王崇、焦巍等基金经理的重仓股,却没想到 2021 年第一季度巨亏,股价从此一蹶不振。

规模是业绩的 " 敌人 "?

百亿基金风光不再,中小基金唱起了主角。

据天天基金数据显示,2021 年上半年,金鹰民族新兴混合以 53.15% 的涨幅成为最赚钱的基金,其规模不过 3.95 亿元,而 TOP 10 清一色为中小规模基金,其中有 6 只规模不足 2 亿元。

日常挨骂的“张坤们”,到底冤不冤?

金鹰民族新兴混合

金鹰民族新兴混合的基金经理韩广哲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我们重点关注盈利增速较快且未来全貌更加清晰的公司,这也是我们一贯的投资框架,在今年上半年取得了较好的投资应对表现。"

而 Wind 数据显示,2021 年上半年,共有 57 只基金涨幅超过 30%,可截至 2021 年 3 月 31 日,27 只的规模不到 2 亿元,近 8 成的规模不到 10 亿元。

也就是说,2021 年从头到年中,都是中小基金表现的更为优异。

华泰证券的一名分析师告诉锌刻度:" 中小基金规模较小,在市场风格切换之余,表现得更为灵活,重仓新能源或者有色等就可以跑得更快。"

一言以蔽之,船小好调头。

某公募基金公司执行董事刘旭凌告诉锌刻度:" 规模是一把双刃剑,在提升了资金优势的同时,也降低了灵活性,规模越大调仓带来的冲击成本也越高,因此调仓多数情况下难以一蹴而就,而中小基金这无此顾虑,不会选择‘死扛’或‘硬抗’。"

刘旭凌进一步表示,船小好调头这个现象历史上曾多次出现,共同特征为市场处于风格切换、结构性行情阶段,呈现明显的震荡走势,并非资本市场的常态。

长远来看,百亿基金的路似乎更宽。

而某国际投行工作人士彭少新也持同样的观点:" 一些中小基金的投研能力相对较弱,多依赖基金经理个人能力单打独斗,业绩的可持续性仍不好说。"

譬如,天治核心成长成立于 2006 年 1 月 20 日,成立之初规模为 3.13 亿元,2007 年因为抓住钢铁这条主线,业绩大放异彩,此后的业绩再不复昔日的荣光,截止 2021 年 6 月 30 日规模为 4.97 亿元,并未从中小基金成长为大型基金。

总而言之,尽管 " 张坤们 " 当下的颓势肉眼可见,然而并非没有翻身的机会,未来是继续城头变换大王旗,还是王者归来,仍有不确定性。

时间,会给出最终的答案。

作者:陈邓新,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锌刻度,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风险提示:本文所述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Followme 的官方立场。Followme 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或可靠性作出任何保证,对于基于该内容所采取的任何行为,不承担任何责任,除非另有书面明确说明。

喜欢的话,赞赏支持一下
avatar
回复 0

加载失败()

  • tradingCon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