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知军校—宏观#
美债收益率,是个挺复杂的东西,不能说每次它起来,都是因为“担忧通胀”。
分析收益率,重在分析期限结构,也就是“收益率曲线”。短端,即2年期和5年期,代表市场流动性的现状,或者叫热钱短钱的多少;长端,即10年期以上,代表市场流动性的未来,或者叫远期经济增长和通胀水平所建立的假设均衡,需要多少长钱。
两者靠近,叫“平”,反之,叫“陡“。两者平陡的原因,来源于美联储以及金融市场对于“经济—通胀“的预期,分别对应,“熊“或者“牛“。
因此,曲线形态也就有了“牛平”,“熊平“,“牛陡“,“熊陡“四种形态,这构成了对于当下以及未来宏观金融环境的基本呈现,美林时钟的驱动轴承,就是这东西。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把美债,叫做全球资产之锚。
比如,现在的美债收益率曲线,分析时间区间设置成“近两年”,是比较标准的“熊平“状态。
短端利率因为美联储配合财政部MMT放水,之前被过度压低了,随着财政补贴退出预期(Taper的真正意义)的不断强化,其开始快速修复,经过鲍威尔6月和9月的两次确认,到达了一个相对去年8月低点的“高位”。
这种放水和停止放水,只是短期流动性的变化,在没有新的宏观变量发挥作用前,他不会改变美联储以及金融市场,对于长期增长和通胀均衡建立的判断。长端利率依然受制于长期增长红利和需求等因素,待在一个相对于去年8月低点的“低位”。
短“高“长“低“,指示长期增长前景依然暗淡,是为“熊“,同时指示近期必须采取措施提高短期利率,以便重建短期供需平衡,是为“平“。
分析收益率曲线的变动,一定要搞清楚,是“牛熊变化”还是“平陡变化“。
即,到底是长端的增长和通胀均衡发生了变化,还是短端的流动性预期发生了变化。
今年2月份那次狂飙,应该界定为“牛熊变化”,彼时美国疫后复苏达到加速状态,同时财政刺激的短期需求扩张和中长期潜在需求水平的回升相共振,推动了通胀预期同时开始加速。
这种“牛熊变化“,着力点在长端,因此对于股票这类权益资产的估值影响比较大,特别是那些分子端增速整体并不强,但因为风险偏好很高,估值相对比较高的权益资产,是要承受冲击的。
这个动静,大家在今年3月下跌里已经见识过了。
而现在这次上涨,目前应该界定为“平陡变化“,经过三个多月的两度确认,鲍威尔和市场都认为,财政刺激作为短期托底手段应该逐渐退出了。
只是现在鲍威尔继续强调供应链情况前所未有的紧,对通胀不可持续论有所松口,所以长端利率也在跟着短端飙,如果后续通胀进入鲍威尔的预测范围开始下降,供应链随着就业数据改善正常恢复,他就跟不上短端了,要么短端涨它跟不上,要么短端横住它开始下跌。
这种“平陡变化”,着力点在短端,因此对于股票类权益资产影响相对小,其影响程度,主要取决于长端在短端刺激下,跟随波动的幅度和时间,长端不动了,影响也就会随之弱化。
市场消化这个“平陡变化”,也是结构化的。
各国资本市场自己去找自己国家宏观经济,和导致这个平陡变化的美国宏观基本面原因,有没有相关性。找到了就反馈一下,找不到也就脱敏了。
比如,我们这次不就找到了“限电“和美国退出财政刺激的相关性,把周期股爆锤了一顿么?
随着A股市场逐渐融入全球金融体系,其有效性的上升,必然会带来对于资产锚变化更准确的定价,这是大势所趋,从事这个市场的投资,也需要慢慢熟悉国际定价规则。
在投资学原理方面,没有必要保留太多“中国特色“。
准确说,那不叫“特色“,叫“落后”,或者“原始“。
风险提示:本文所述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Followme 的官方立场。Followme 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或可靠性作出任何保证,对于基于该内容所采取的任何行为,不承担任何责任,除非另有书面明确说明。
加载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