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北京时间 4 日凌晨,美联储宣布,将于 11 月启动缩债计划 ( Taper ) ,将每月资产购买规模减少 150 亿美元。
Taper 如期而至

资料图:美联储网站 中新经纬 摄
在结束为期两天的议息会议后,美联储于北京时间 4 日宣布,维持现行利率 0%-0.25% 不变。同时,将于 11 月启动缩债计划,将每月资产购买规模减少 150 亿美元,准备在必要时调整缩减购债规模的步伐。
美联储决议声明还提到,11 月份稍晚,美联储将购买 700 亿美元美国国债和 350 亿美元抵押贷款支持证券 ( MBS ) ,12 月将分别购买 600 亿美元和 300 亿美元。
可以说,上述两方面均在市场预期之中。早在 9 月份美联储议息会议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就透露,可能最快在下一次会议上宣布 ( Taper ) 。他还提到,逐步减码量化宽松 ( QE ) 并在 2022 年中旬左右结束是适宜的。
何为 Taper?首先要解释的是 QE,QE 指美联储通过购买债券、银行金融资产等做法向市场注入流动性,疫情冲击让美联储 2020 年再次开启大规模 QE 操作,甚至在当年 3 月祭出 " 无限量 "QE。
Taper 是伴随着 QE 之后的美联储货币政策重要环节,其原意为 " 逐渐变窄 ",目前美联储启动 Taper 是逐渐缩减资产购买规模,逐步退出 QE。
" 放水 " 虽然刺激了经济,但副作用也很大。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告诉中新经纬记者,美联储启动 Taper 主要是为了减少 " 放水 " 力度。
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刘春生在接受中新经纬记者采访时称,通货膨胀是目前美国经济面临的最显而易见的风险,随着供应链紧张、圣诞购物季的来临,显得尤为突出。
" 从一系列经济信号看,美联储收紧 QE 应对通货膨胀风险,以及退出经济刺激的信号是比较明显的。" 刘春生比喻,Taper 相当于慢慢踩刹车,逐渐缩减负债,通过这种方式使货币供应量逐渐下降,相比较看加息步子会更大。
加息预期增强?
鲍威尔曾表示将在 2022 年年中结束缩减购债计划,眼下市场对于美联储首次加息的押注,也同样也集中在明年年中。

2022 年 6 月 15 日及 7 月 27 日加息 25 基点概率 来源:芝商所 FedWatch
2022 年美联储将召开 8 次议息会议,据芝商所利率观察工具 ( FedWatch ) 显示,加息 25 基点呼声较高的时间是在明年 6 月及 7 月,市场押注明年 6 月 15 日加息 25 基点的概率大幅升至 44.7% 达全年最高,7 月 27 日这一概率小幅回落至 43.8%。
今年 9 月份美联储议息会议后,鲍威尔重申,缩减购债的开始时点和步伐不是未来何时加息的 " 直接信号 ",加息需要满足的前提条件 " 与缩减购债不同、且更为严格 ",最起码在结束减码 QE 之前不会加息。
对于美联储加息节奏,刘春生认为,三季度美国 GDP 增速只有 2%,远低于市场预期的 2.7%,是否加息要看美国四季度经济走势,若仍处于不景气状态,美联储加息步伐肯定有所延缓。他同时补充," 明年下半年美联储加息一次的可能性是增大的,目前来看,Taper 节点和加息节点还是有所匹配。"
东北证券研究所总经理助理沈新凤对中新经纬记者表示,根据彭博数据,目前市场首次加息预期已经提前到明年 7 月,美联储会议的 " 鹰 "" 鸽 " 姿态与预期的比较是主要影响。如果比预期的 " 鸽派 ",反而缓和市场情绪,反之亦然。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则对中新经纬记者称,美联储明年是否会加息仍存不确定性,具体要看经济运行实际情况,如 Taper 进程、疫情是否反复、通胀是否持续、就业市场恢复是否稳固等,如果美国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加息也可能延迟到后续年份。
对资本市场影响几何?

资料图 中新经纬 摄
Taper 的启动对资本市场有何影响?股市、债市、美元、大宗商品等将是何走势?中国央行需要作何应对吗?
对此,温彬分析,从近期大类资产市场表现看,9 月中下旬美联储 Taper 预期强化,一度引起代表恐慌程度的 VIX 指数升至 25,美国主要股市出现相应回调,美元指数和美债收益率有所回升。未来,随着美联储开启 Taper,预计美元指数将延续走强,美债收益率回升,全球股市和大宗商品市场波动将进一步加大。
粤开证券研究院首席策略分析师陈梦洁认为,当前市场已对 Taper 有较为充分的预期,靴子落地后对市场产生扰动有限,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 Taper 落地,后续美联储加息预期升温,或将对市场形成一定扰动。
刘春生分析,Taper 提高了企业使用资金的成本,可能不利于美股的上涨;对于 A 股市场,近几年 A 股走出了自己的独立行情,对 A 股影响有限。债市方面,Taper 的到来会给近期上涨的债市泼一盆冷水,利率高企导致债券价格下降,未来债市或会走弱。
中国央行要作何应对?沈新凤表示,我国货币政策也要以 " 我 " 为主,兼顾跨周期调节,预计年内流动性合理充裕基调不变,但不会加码货币政策如降准降息,更不会加息。她进一步称," 我们测算认为年内剩余时间我国宏观流动性缺口不大,流动性合理充裕完全可以满足。"
温彬提到,从经验上看,美联储货币政策取向,也是我国货币政策调控过程中需要考虑和关注的问题,但我国经济基础较牢,货币政策独立性更强。目前而言,我国货币政策在保持独立性、坚持以 " 我 " 为主的同时,要提升前瞻性,预计央行会运用综合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调节市场流动性和利率水平,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并维护好安全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
作者:万可义,文章来中新经纬,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或嘉宾的观点,不代表 FOLLOWME 的任何观点及立场,且不代表 FOLLOWME 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对于访问者根据 FOLLOWME 社区提供的信息所做出的一切行为,除非另有明确的书面承诺文件,否则本社区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FOLLOWME 交易社区网址: www.followme.ceo
加载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