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总是在说,货币市场是个高度透明的市场,因为不像股票市场那样,某一个机构能够利用大量的资金操纵市场,晃骗也难以实施。所以人们总是倾向于认为,货币对的执行速度和执行质量要高于其他交易品种,比如股票、期货、期权等等。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认知是对的。因为庞大的交易体量,很少有人能够从内部干预货币对的走势,更何况货币是直接与国家主权挂钩的,都有相应的央行来维持汇率的稳定。
然而货币市场真的像大家说的这么透明吗?恐怕不见得。货币市场的确是最大的金融市场没错,不用担心有人会内部操纵,也有很多渠道可以获取即时新闻,可怕就怕祸在“萧墙之内”。你的对手方会不会偷偷摸摸做了手脚呢?就算你的交易商是正儿八经有监管牌照的,但你能保证你的交易报价是最佳执行报价吗?
不透明的“潜规则”
Fintexify的董事Eduardo近日在领英发帖指出了交易商常用的营销话术可能是一场骗局。他发帖称,“虽然许多交易商声称会给订单薄的头部价格最低的点差,但实际上这部分价格的流动性非常差,可能会导致这些报价产生滑点。这也就意味着,交易员的成本要比平台上展示的点差更大。这些话术很多交易商都在使用,但非常具有迷惑性。”这就是货币市场中非常不透明的一个表现。
简单点解释Eduardo的话,就是说交易商使用的是极端完美条件下点差来吸引客户,但实际交易过程中,基本上不可能有如此理想的环境,因此在此价格上下单,基本都会产生滑点,毕竟流动性不足。
这就跟商场打折促销是一个道理。低价9.9元起是没错,可全场商品只有一件是9.9元,然后其他的都是9999元的售价,你也没法指责商场撒谎。可这样的营销,到底能够给客户带来什么呢?
除了最优点差无法达到外,交易员如果与A-Book交易商做交易,还可能遇到观望机制(LastLook)造成的滑点。观望机制是指,流动性提供商匹配你的交易时,可以拒绝你的订单,尽管你可能已经点击了提供商的报价,在市价单的情况下,你的订单会以次优价成交。
举例来说,流动性提供商A在1.3500下了10手EUR/USD限价买单,刚好交易员在平台上决定卖出10手EUR/USD。那么自然而然,你的卖单与A的买单能够得到匹配。然而,因为有观望机制,流动性供应商可以在200毫秒之内拒绝你的交易。拒绝之后,你的价格将以次佳价格匹配。
比如说次佳报价是1.3499,那么这比交易将以该价位完成,产生了1个基点的滑点。只要观望机制发生了作用,交易员就别想在看中的价位上下单,因为必定会有滑点的产生。
透明与不透明的博弈
这篇帖子下面,TraderEvolution的Marcin评论到,“大多数交易员都不知道订单是如何执行的,也不知道当他们在前端应用上发送订单后会发生什么。他们认为看到的价格就是他们下单的实际价格。到后来他们才会意识到事实并非如此,才回去进一步探究交易商的订单执行质量。”
Marcin补充到,“从交易商的角度来看,这只不过是一种商业技巧罢了。给到交易员想要的东西,压低成本。可能这不道德,但是本身经纪行业就是与道德无关的行业。监管机构是否应当要求交易商展示交易员真正交易的价格呢?或者应该要求交易商展示市场深度?”Marcin本人表示支持展示市场深度。
Marcin的观点得到了Worldfxclub创始人Chiranjeev Singh Chhabra的赞同。Chiranjeev表示,许多交易员并不清楚交易的基本常识,大多数都是被交易商的赠金或者福利吸引过来的。为了盈利,许多交易商都采用的B Book,这样能吃掉交易员亏损的金额,迅速盈利。
XTB的产品经理Jan Kotowski对市场深度这一提议表示了反对。他认为如果市场深度成为了强制性要求,那无疑会提高市场的准入门槛,因为展示市场深度需要成本,而成本最终又会落到交易员身上去承担,这样会极大地削弱小公司的竞争力。他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加强教育。
其实说到底,交易商也不过是在做生意而已没人会做赔本的买卖。展示最优条件下的点差能够吸引客户,那就这么展示就好了。反正大家都是这么做的,已经成为了行规。交易商行业内不透明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说
1、利用FCA牌照吸引客户,但却把客户放在离岸牌照的公司下,通过高杠杆引导客户爆仓或者规避风险;
2、又或者明明是ECN账户,但内部消化掉订单吃掉客损,客户也不知道;
3、更有甚者,利用非农等流动性较差的时段,人为控制点差或者滑点,这一点点细微的变化也很难被交易员察觉。
正规交易商一般不会存在不给出金的问题,但几乎每个交易商都会收到有关卡盘、滑点的投诉。这些问题是真的不可避免,还是交易商有意为之,亦或是交易商放任不管呢?
信息公开的倡议
无论是上文提到的市场深度也好,加强教育也好,其实他们的初衷都是好的,那就是进一步提升行业的透明度,让更多的交易员能够知道这里面的弯弯绕绕。就像买汽车一样,每款汽车的参数都是公开的,包括百公里加速时间、百公里油耗、轴距、整备质量、排量等等。
货币行业也是一样。虽然交易商提供的交易品种繁多,但是最低入金、隔夜利息、点差、交易手续费等等这些都是会公布的。许多网站都会发文对比各个交易商的优劣势,在此我们就不再赘述了。
与汽车行业相比,这些信息只涉及到交易基本成本,并不涉及交易中的订单质量。同时参数过少,很多交易商内部的订单执行信息是不会公布的。
其实监管机构并不是没有做出过努力,比如RTS 28报告就是很典型的一例。不过对于RTS 28报告的要求,不同公司有不同的解读,看上去效果并不好。
那么有没有可能,货币行业也能建立一个行业标准,要求各交易商公开相应的数据呢?就像汽车行业一样,所有常规数据都是能在网上查得到的,也能够在第三方对比网站上看得到,方便交易员做决定。
常规的数据信息包括:
- 交易品种及数量
- 爆仓比例
- 点差
- 最大杠杆
- 是否允许剥头皮
- 最小头寸
- 是否允许EA交易
- 最低入金
- 隔夜利息(多+空)
- 三天利息日
- 手续费
- 监管牌照
- 牌照类型
- 成立时间
- 运营地区/国家
除此以外,还应该有一些能够监督交易商的数据,比如在一定时间内的
- 最小滑点
- 最大滑点
- 平均点差
- A/B Book比例
- 流动性供应商
- 最大延迟
这些数据仅仅只是一些建议。其实真想要把交易商行业弄透明,完全是可以做得到的。只是这里面太多的门道涉及到了太多的利益,有太多的后台操作空间,许多交易商都是声称自己是ABook,却把大部分订单自己消化掉了。许多交易商偷偷篡改订单数据,走向了欺诈的不归路……
这样的偷偷摸摸,的确可能会短时间内给交易商带来最大的利益,但最终会导致整个行业风气的败坏。货币行业的市场足够大,全球交易员的人口足够多,不可能有哪一家交易商完全吃的下。不如大家行动起来,营造一个清朗公平的金融交易环境。
作者:Smith Zach,文章来源Fazzaco,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或嘉宾的观点,不代表 FOLLOWME 的任何观点及立场,且不代表 FOLLOWME 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对于访问者根据 FOLLOWME 社区提供的信息所做出的一切行为,除非另有明确的书面承诺文件,否则本社区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FOLLOWME 交易社区网址: www.followme.ceo
加载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