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一良:如何理解经济决策者的思维模式,美联储再也不能加息了!

avatar
· 阅读量 406

在理解某国经济政策的时候,很多普通人容易犯的一个错是用个人行为方式去理解,实际上一个国家的行为方式要自私得多,而且大多时候考虑更不周到。而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谈判更类似于象棋的对手,试图得到最大的利益。他们比普通人更难以接受利益让步带来的损失,即便到了双方不愿妥协以至于合作无法达成的时候,他们也会尽量选择把自己不甚在意的条件包装成重要利益条件交换出去。例如,某国之间商量新能源汽车的引入,那么其中一国选择由哪个车企介入合作就是可以用于交换的代价。

硅谷银行的倒闭带来的影响不仅仅是通常意义上该银行储户可能会失去他们的资产,而是以小见大,银行倒闭的原因(为什么会倒闭);是否还存在其他类似处境的银行;会对短期经济、长期经济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是否会引起产群效应的变化;是否会触发连续、交叉违约;银行监管系统还有哪些问题?......

大多数人没有与国家经济决策者直接对话的机会,他们只能从一些新闻或传闻上试图理解正在发生什么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因而具有很强的局限性,并持有不合理的偏执观点。我代课的时候,讲到唐朝经济政策改革、宗法制改革以及选贤任能的制度演变,学生兴致不高,但若是讲到武则天的趣闻或是杨贵妃的事情,大家都觉得讲得很好。相较于逻辑化、抽象化和概念化的推导还原,一个合乎人们想象并且戏剧性的事情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例如形容安禄山如何通过小计谋上位)。然而,那些新闻或者传闻本身带着自己的倾向,一个偏向于对手利益的新闻总是不受待见,这就导致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冲突时,保全自己的个人利益合乎情理。我在周末的时候看了一部老电影《菊次郎的夏天》,老婆说她不喜欢这个电影,因为导演北野武曾说调鱼岛属于日本。我问她这件事和电影有关系吗?她说不喜欢导演所以也不喜欢看他的作品。站在客观的角度看,北野武做了合乎本国利益的事,所以被外国不喜。如果他的态度相反可能会引起本国人民的不满,而外国人可能会权当一乐。问题是他本人在国内生活和工作,引起本国人民的不满可不符合自己的实际利益。这说明了如果只喜欢透过某个角度看待世界会带来多大的偏见,而大多数情况下,这些人或者国家的做法只不过利益不同,并努力将其利益最大化罢了。

当国家的内部也存在龌龊的冲突纠葛时,做出的行动常常会让我们觉得不和谐。尽管大多数的决策者以为他们是真诚的,在以符合所有人最大利益的方式行事,但真正能这么做的人简直是凤毛麟角。更常见的情况是,他们的行为是为了自己背后代表的利益群体行动。从个人的角度而言,高房价扼杀了年轻人的希望和未来,但站在整体的角度,把人们的储蓄用于刺激消费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事。让所有人都努力客观看待事物的全貌已是很不容易,更不用说以符合整体利益的方式行事了。

更为艰难的是环境会影响到决策者能否做出理性的决定。我曾看过不少人们的意见干预司法判决的例子了,本来人们的意见确实能促使法律往更完善的角度发展。但有一些极端例子会使得人们将这个例子作为该法律判决有误的依据,把那些罕见情况当作常态来干预法律判决,本就可能会导致极其严重的后果。而法官为了不成为焦点,往往会尽快妥协以软化矛盾,但这也会为其他的案例提供指导,促使一系列的判决都可能受到影响。所以决策者的工作也是充满挑战和风险的,他们并不能在一个完全自主的环境中做决策。而在某些危机期间,几乎做不出合理决策。最终,决策者为了做到这一点,需要具有另一项承担责任义务的“使命”,即把他人以及他人承担的使命置于自我之上。让人遗憾的是,这种理想主义者大多下场都不好。

眼下我们要重点关注美国银行业危机,而美联储几乎不可能在这种危机边缘去进一步刺激危机全面爆发,因此美联储几乎不可能加息。这也致使黄金在本月初鲍威尔放鹰后的下跌中开始快速反弹,且这种反弹可能是没有上限的,因为本月、4月甚至是5月都不太可能大程度加息。黄金的反弹是重要趋势。

原油方面,我们还是应该继续等待,等待上方再次做空的机会。既然衰退不可避免,经济形势进一步下降,那么原油还是会维持震荡。但要注意,如果需求下降得太快,又会促使欧佩克继续控盘,最终油价反而呈现走高得态势。因此,我们需要继续等待和观察。

本日暂且不操作,等态势稳定下来再考虑如何操作。

文/叶一良

风险提示:本文所述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Followme 的官方立场。Followme 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或可靠性作出任何保证,对于基于该内容所采取的任何行为,不承担任何责任,除非另有书面明确说明。

喜欢的话,赞赏支持一下
avatar
回复 0

加载失败()

  • tradingCon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