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指标理解的“三个阶段”
我刚接触交易的时候也喜欢用各种各样的指标:
因为想看市场是超买还是超卖所以学习了摆动类指标;因为想知道市场情绪所以学习了量能类指标;因为想知道市场是向上还是向下所以又学习了趋势类指标......
当时自己的盘面上全是MACD、布林带、均线等等五颜六色的线,花花绿绿的觉得特别专业。专业是专业了,但不赚钱啊,用了一段时间我发现不管是什么指标,学的再精学的再透都不能实现稳定盈利。
后来我知道了,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就是指标有严重的滞后性,比如说用KDJ三条均线的理想状态就是金叉买入死叉卖出,但真实情况却是金叉买入的时候价格已经又上涨很多了,死叉卖出时已经又下跌很多了,结果就是我永远也抓不住这段后续的行情。
这种感觉就像什么呢?就像你扛着三脚架、广角镜头、无人机等一系列装备去泰山拍日出,结果日出的瞬间相机突然卡了导致你什么都没拍到,但你还要平静的接受这一切,指标的滞后性就是这种感觉。
有人可能会说这是因为你不会调参数,我这个参数改成5,那个参数改成1,滞后性就没有之前那么明显了。但改参数改的是什么呢?无非就是用有效性换灵敏性,还拿均线举例,你用1日均线去跟5日均线比,那1日均线当然没什么滞后性,但1日均线存在任何有效性吗?肯定是没有的。
所以到这里,我也就认清了指标就是辅助工具,人们就是为了图省事所以才发明了指标帮助自己理解当前市场行情。对于刚进入市场的小白来说,指标确实能发挥很大的作用,它有明确的参数,通过简单的学习就可以形成对市场的判断,比如说MACD的红柱、绿柱、MACD的背离、KDJ三条均线的金叉死叉,但指标的作用也仅限于此,最多最多只能成为你交易系统判断方向的工具。简单来说指标就像十三香,人们发明十三香的目的就是为了调味,而不是当饭吃,所以你会发现我现在只重视MACD这一个指标,其他的只是偶尔象征性看一下!
总结来说,我对指标的理解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喜欢指标,刚进入市场的时候,觉得指标非常神奇,可以预测行情,认为学会了指标就能赚钱。
第二阶段质疑指标,使用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指标无论如何都不能做到稳定盈利,甚至会让自己亏钱。
第三阶段不喜欢指标,认清了指标的本质,知道了指标就是个辅助工具,只是交易道法术器中最初级的“器”。


风险提示:本文所述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Followme 的官方立场。Followme 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或可靠性作出任何保证,对于基于该内容所采取的任何行为,不承担任何责任,除非另有书面明确说明。
FOLLOWME 交易社区网址: www.followme.ceo
加载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