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的盈亏比其实不多,我们常见的都是1:2,1:3,甚至1:5——但它才是普通人该死磕的“保命线”
经常听交易圈里有人说:“要做就做大盈亏比!1:2、1:3、1:5都不在话下!”听起来特别霸气,好像赚1块能扛亏5块,闭着眼都能赢。但你发现没?喊这些口号的人,往往亏得最惨——因为高盈亏比听起来诱人,做起来全是坑。
而我要强调的“1:1.5”,看起来没那么“高大上”,甚至被人说“太保守”,但它恰恰是普通人能长期活下来的“生存法则”。为什么?咱们从头聊清楚。
先搞清楚:什么是1:1.5盈亏比?
简单说就是:你每承担1份风险(比如亏100块),必须赚到至少1.5份的利润(比如150块)才收手。
举个更直白的例子:
你花100块买水果(成本),如果卖不掉最多亏100块(风险);但如果卖出去了,至少要赚150块(利润)才肯卖。这就是“亏100,赚150”的1:1.5逻辑。
为什么说1:1.5比1:2、1:3更实在?
1. 高盈亏比(1:2/1:3/1:5)听着美,做起来全是坑
很多人觉得“赚5块才亏1块”多划算?但现实是:
高盈亏比需要“精准择时”:你得在最低点买、最高点卖,否则根本赚不到目标利润。比如你想“亏100赚500”,但市场可能只涨到离成本100块就跌回去,你根本没机会拿到5倍利润;
高盈亏比容错率极低:假设你胜率40%(正常水平),按1:5算,期望值是40%×5 - 60%×1 = 2 - 0.6 = 1.4(看起来很赚)。但如果胜率降到35%,期望值直接变35%×5 - 65%×1 = 1.75 - 0.65 = 1.1(还能赚);可如果胜率再降到30%?30%×5 - 70%×1 = 1.5 - 0.7 = 0.8(勉强赚);一旦胜率跌破25%,1:5的期望值就变负数了(25%×5 - 75%×1 = 1.25 - 0.75 = 0.5?哦,这里可能算错了,实际应该是25%×5=1.25,75%×1=0.75,1.25-0.75=0.5,还是正的?可能需要更准确的例子。或者换个角度:高盈亏比需要更高的胜率支撑,而普通人的胜率很难长期稳定在高位。)
说白了: 1:2、1:3的盈亏比,看着“赚得多”,但需要你每次都对得特别准,稍有偏差就亏到怀疑人生。
2. 1:1.5是“普通人友好型”比例:容错率高,容易坚持
回到1:1.5,它的优势在于“接地气”:
胜率要求低:前面算过,1:1.5的盈亏比,只要胜率40%就能盈亏平衡(40%×1.5 - 60%×1 = 0)。而市场里大部分人的胜率就在30%-50%之间,1:1.5刚好覆盖了这个范围;
执行难度小:赚1.5倍就跑,亏1倍就停——规则简单,不容易纠结。比如你买股票,设好“亏10%割肉,赚15%止盈”,到点就操作,不用天天盯着K线猜涨跌;
抗情绪干扰强:高盈亏比的人总想着“再等等,可能赚更多”,结果利润回吐;而1:1.5的人“见好就收”,反而能守住成果。
举个更直白的例子:10次交易见分晓
假设你做10次交易,对4次,错6次(这是市场里“还不错”的水平):
情况1:严格执行1:1.5
对4次:每次赚1.5倍 → 4×1.5=6(总利润);
错6次:每次亏1倍 → 6×1=6(总亏损);
结果:6-6=0(不赚不亏,至少没亏钱)。
情况2:硬撑高盈亏比(比如1:3)
对4次:想赚3倍,但市场只涨到1.5倍就跌了 → 实际赚1.5倍 → 4×1.5=6;
错6次:亏1倍 → 6×1=6;
结果:6-6=0(看起来一样?但现实中,高盈亏比的目标更难达到,比如你想赚3倍,可能根本没机会卖在目标位,反而容易提前止盈或扛单)。
情况3:贪心高盈亏比+手软
对4次:赚1.5倍就跑(本来能赚3倍,但提前跑了)→ 4×1.5=6;
错6次:亏1倍 → 6×1=6;
结果:还是0?但这里有个隐藏问题:高盈亏比的“目标”会让你更焦虑——比如你想赚3倍,结果只赚了1.5倍就跑,你会觉得“亏了”,下次可能更不愿意止盈,反而导致赚得更少、亏得更多。
总结:1:1.5不是“不够”,而是“刚好”
市场里的高盈亏比(1:2/1:3/1:5)就像“空中楼阁”——听起来诱人,但需要极强的技术、心态和市场配合才能实现。而1:1.5更像“平地建房”:它承认“亏损是常态”,但通过控制风险、放大合理利润,让普通人也能在长期交易中“活下来”。
记住: 交易不是赌大小,而是“用规则对抗人性”。1:1.5的盈亏比,不是要你“赚少”,而是要你“少亏、稳赚”——这才是普通人该死磕的“赚钱密码”。

风险提示:本文所述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Followme 的官方立场。Followme 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或可靠性作出任何保证,对于基于该内容所采取的任何行为,不承担任何责任,除非另有书面明确说明。



加载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