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初,由Thomas Hartmann一手创建的德国首家全A-Book模式的自营交易公司FundedUnicorn向客户发出邮件,坦言因实时跟单大额杠杆交易造成高达“七位数”的亏损,耗尽财务储备而无法继续运营。
该公司在挑战者通过考核后,采用1:1实盘跟单,并以高杠杆发放账户,结果“挑战账户完美运行数周,一旦转为实盘,两天内即遭爆仓,令其财务储备耗尽”。这一事件瞬间震撼行业,再次将自营交易业态中的风险结构性问题暴露在交易者眼前。
A-Book承诺与高杠杆现实的冲突
Funded Unicor创立时,就选择业界极为罕见的A-Book模式作为卖点:也就是将挑战成功的账户1:1转入实盘,在真实市场进行交易,从点差与佣金中获利,这一点可以说非常理想主义,也值得业界尊重,尤其是在大部分自营交易公司仍然只提供模拟交易的情况下。
然而,真实交易意味着他们承受客户的盈亏--一旦账户爆仓,公司必须自行承担巨额损失。而现实是--大多数挑战账户通过后仅能撑约22天。高杠杆下的短命账户,让Funded Unicorn迅速陷入“透明模式”下的资金窒息。
A-Book模式具备高度透明和信任度,公司无需与交易者对赌,盈利源自真实市场。与A-Book相对的B-Book模式由挑战费和交易者损失支撑营收,风险掌控较强,但容易遭遇道德和监管质疑。金融业内视其作“另一种二元期权市场”,B-Book也是业界绝大多数公司采取的运营模式。B-Book模式并非能有效规避风险,根据Brokeree的一项调查所显示:自营公司在2024年内的存活率仅为86.6%。
Funded Unicorn暴雷,还是“割非菜”?
不少业内评论指出,Funded Unicor可能通过高费率和现实爆仓趁机“收割”挑战费后跑路。比如,著名CFD评论网站Tradeinformer指出,该公司创始人Hartmann和其他市场的那些交易导师一样通过售卖投资课程,提供投资指导,以及经营社媒平台获利。而且他们发现,Hartmann在2019年时似乎在德国运营过一个可疑的跟单交易项目。
根据Tradeinformer该文的描述,Hartmann首先是给自己的账号吸了1500名粉,然后凑得了500万欧元的跟单资金,接着该账户突然爆仓。对此,有某个德国本地论坛用户在账户爆仓后不久表示“Hartmann没有设置止损,而是直接冒巨大风险交易,让人不免生疑.他在12小时内抹平了整个账户,将500万欧元的资金消耗得一干二净。各个Telegram群都炸了,我只好把此事当做教训,吃一堑长一智。
简单来说,只需要把类似的手段复制到自营交易中:首先,你投资搭建起平台,用A-Book作为卖点来营销新的公司。接着,你就可以通过收取交易者的挑战费用作为前期收入来源,用于后期A-Book实盘的资金。换句话说,通过高费率和现实爆仓趁机“收割"挑战费后跑路。
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Funded Unicorn暴雷仅为风控结构失衡,无法承受真实市场风暴。究竟是“套路”还是“悲剧”,恐怕业内也难下定论。
总之,这起事件将整个自营交易行业的结构性矛盾赤裸显露:过低的挑战门槛、短暂实盘寿命和高风险的模型设计,让信任与可持续性难以兼得。未来,自营公司必须在A-Book与B-Book间构建混合模型,借助风控科技与监管制度修补短板,才能避免下一波“Funded Unicorn”。
风险提示:本文所述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Followme 的官方立场。Followme 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或可靠性作出任何保证,对于基于该内容所采取的任何行为,不承担任何责任,除非另有书面明确说明。
加载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