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赛马场上的投资哲学
不妨将股市比作赛马场——每匹赛马都代表一项不同的投资标的。
"黄金子弹"是夺冠热门,每两场比赛就能赢下一场,胜率高达50%;而"青铜战马"每五场才胜一场,胜率仅20%。面对这样的数据,您会押注哪匹赛马?
多数人会选择"黄金子弹"——不仅因名号响亮,更因胜率更高。但这种思维存在致命缺陷:在赌金全分制下,押注热门马的人越多,实际赔率就越差。(比如白马股)
精明投资者的决策逻辑不止于胜率,更在于风险调整收益——即必须将价格(在此例中体现为赔率)纳入考量。
"黄金子弹"的赔率如同抛硬币——胜负各半。若想盈亏平衡,每次押中后的回报至少需翻倍。但现实中,因这匹热门赛马备受追捧,您需押注2美元才有机会赢回1美元。以此方式每场必押,最终亏损金额将是盈利的两倍。
然而多数人仍会押注"黄金子弹",只因它看似胜算最高——人性就是如此耐人寻味!
逆向思维的价值
再看"青铜战马"。由于不受散户青睐,其赔率实际优于真实胜率。5比1的赔率意味着:每亏损4美元,就能赢得5美元——赔率优势尽显。因此精明资金会选择"青铜战马",因其提供"最优风险调整回报"。
这并非意味着押注"青铜战马"能提高单场胜率(事实上它的败率仍更高,"黄金子弹"仍是夺冠热门)。但关键差异在于:押注热门马的赌徒虽胜场更多,却因赔率不利终将亏损;而逆向押注"青铜战马"的智者,即便五场仅胜一场,仍能实现净盈利。
盈利的本质与长期主义
投资的利润源泉,实则来自他人的错误。这里的启示不在于赢得多少场"比赛",而在于发现有利的风险回报比——正如市场投资,关键不在于短期收益(单场比赛),而在于长期累积的结果(所有赛事结束后的总成绩)。这正是"风险调整收益"的真谛。
如同海龟交易者的实践所示:致胜需要选定策略、严守纪律、坚持长期主义。就像赛马场上的智者,唯有每场比赛都坚持既定策略才能最终胜出。既然已知五场仅能赢一场,若在三连败后放弃,则注定失败。这也解释了为何多数投资者亏损——要么缺乏策略,要么半途而废。
投资长跑的关键法则
核心要义在于:不可中途退场。若以五到十年为投资周期,绝不要因第二年出现浮亏就仓皇抛售。
不妨将每项投资视为赛马场上的战马:一个包含20只股票的投资组合中,或许只需4只优胜股就能实现整体盈利。因此,应当用"青铜战马"这类被低估的机会充实组合,远离众人追捧的"黄金子弹"之流。
投资建议的悖论
这也解释了为何永远不该荐股——投资的要义不在于单场比赛的独赢马匹,而在于通过大量赛事执行的策略体系。延续赛马比喻:若有人寻求单场赛事建议,其策略必然与你迥异——此时最佳建议反而是押注"黄金子弹",因它确是单场胜率最高的选择。
但吊诡之处在于:给出此建议的同时,你却执行着完全相反的策略——将所有筹码押注"青铜战马"。这种知行分离,正是系统化投资与投机问询的本质差异。
跟风投资的迷思与均值策略
同理,仅仅因为沃伦·巴菲特买入某只股票就盲目跟风,除非你与他拥有相同的投资策略和组合配置,否则这种举动堪称愚蠢。
回到之前承诺探讨的"均值策略":假设你以5比1的赔率押注"青铜战马",已知其实际胜率为五分之一。现在想象有两匹马退赛,导致"青铜战马"的赔率升至4比1,胜率提升至三分之一。
乍看之下,新赔率似乎吸引力下降——现在每押1美元只能赢4美元而非5美元。但关键在于比赛格局已变:竞争者减少使亏损风险从80%降至67%。(具体收益分析见第三篇文章)
风险动态与投资决策
换一个角度分析:初始押注时,每盈利5美元需承担4美元亏损,即25%的回报率。赔率调整后,每盈利4美元仅亏损3美元,回报率升至33%。由于风险降低,在新赔率下加注反而合理——这提供了更优的风险调整回报。
该逻辑同样适用于股票投资:企业可能因获得专利、通过临床试验或达成战略合作等因素改善风险状况。此时即便股价上涨,由于投资风险实质降低,反而可能更具投资价值。
投资致胜三要素
成功的投资仰赖三大要素:信息、技巧与运气。
在赛马场上:
- •
信息:基于统计分析评估每匹赛马的胜率,结合已知赔率数据
- •
技巧:运用信息构建制胜策略
- •
运气:难以预料的变数——可能对手退赛提升"青铜战马"胜算,也可能它自己意外伤退
运气虽不可控,但优秀策略能将其纳入考量:关键在于构建"顺风时大赢,逆风时不倒"的体系。
风险提示:本文所述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Followme 的官方立场。Followme 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或可靠性作出任何保证,对于基于该内容所采取的任何行为,不承担任何责任,除非另有书面明确说明。
加载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