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文钱买不到月亮——论交易书籍定价背后的荒诞

avatar
· 阅读量 467

国庆佳节,中午睡了午觉,导致我晚上睡不着,那趁此无聊的时间随便写点东西。

一年九个月交易经验,不如说一年九个月的投机经验更好。我更愿意称它为投机而非交易,因为交易这个词太中性了,听起来像是平等交换,但实际上,在大多数时候,尤其在信息与认知高度不对称的市场里,它更像是一场认知碾压的掠夺游戏。


或许有人会说:你这么批评交易、讽刺那些速成书,不就是在劝别人别碰吗?这不是砸自己饭碗?我的回答是:我不在乎。因为我深知,金钱和资本的成瘾性远超药物——就算我劝你不要碰,该碰的人还是会碰。除非资本主义毁灭,否则金钱永不眠。我之所以说这些,更多是出于人道主义精神,也是为了自己良心上能过得去。


开篇讲完,接下来讲内容。


从业以来(姑且称之一个行业吧),也跟风买过几本“必读书”——《缠论》《股票大作手回忆录》等等。但说实话,我一本都没认真看完,就算有看也是挑着看。


书架上,交易类书籍整齐码放,书脊上印着“绝学”“圣经”之类的字眼,定价不过几十元。这场景,像极了街边小贩吆喝着“十文钱包治百病”,却依然有人排队掏钱。

三十块想买通市场任督二脉?六十块想窥见财富的裸体?别说庙里的和尚化缘还得念经,这交易界的“秘籍”,倒被包装成了“小白三天上手”的速成神话。

虽不知作者交易水平几何,但却最懂人心的软肋。他们算准了你想走捷径的馋——既想赚大钱,又舍不得脱层皮;既想抓住市场的衣角,又怕被割了喉咙。于是把交易知识榨成浓缩汁,兑上三成鸡汤,撒把成功案例的葱花,装进塑料封皮里,标价三十九块八。一不留神成了畅销书,或者就是五十年的交易利润。

那些真正赚到钱的人,要么在爆仓的废墟里爬了十八层地狱,要么跪着从师父那里磕破了头接了衣钵。他们哪有空坐而论道写畅销书?他们只知道市场的每一分钱,都是用血汗、眼泪、甚至尊严换来的,哪能轻易塞进一本定价三十九块八的书里?

若真有人觉得“看书没用,那我不看了”,反倒离真相近了一步——有时候,放下对知识载体的执念,才能看见市场真正的模样。 

三文钱买不到月亮——论交易书籍定价背后的荒诞

 



已编辑 02 Oct 2025, 11:32

风险提示:本文所述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Followme 的官方立场。Followme 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或可靠性作出任何保证,对于基于该内容所采取的任何行为,不承担任何责任,除非另有书面明确说明。

喜欢的话,赞赏支持一下
avatar
回复 0

加载失败()

  • tradingCon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