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利公式(f* = (bp - q) /b)

avatar
· 阅读量 62

他发现,凯利公式(f* = (bp - q) /b)恰好解决了 21 点策略的最后一块拼图:在通过计算明确 “自己胜算有多大” 后,该如何确定 “每次该下多少注”,才能在长期博弈中实现收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随着对公式的深入理解,索普敏锐地意识到:华尔街才是世界上最大的 “赌场”—— 这里同样充满不确定性,同样需要基于概率优势制定决策。于是,他将凯利公式的核心思想迁移到金融市场,率先应用于可转换债券套利与权证定价领域。1969 年,索普创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家量化对冲基金 “Princeton/Newport Partners”。在基金运作的近 30 年里,他始终以数学模型为基础,用凯利公式指导资金管理,最终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绩:基金年均回报率稳定在 19%-20%,且无任何一年出现亏损。凭借这一成就,索普当之无愧地被誉为 “量化投资之父”。那么,在实际投资中该如何运用凯利公式?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具体案例理解:假设你经过深入分析某家公司后,得出以下结论:未来一年该公司股价上涨的概率(p)为 60%,若上涨,预计收益率为 30%;未来一年股价下跌的概率(q)为 40%,若下跌,预计亏损率为 10%。首先计算 “赔率(b)”—— 即上涨收益与下跌损失的比值:b = 30% / 10% = 3。将 p、q、b 代入凯利公式:f = (3×0.6 - 0.4) / 3 ≈ 46.7%。这个结果意味着,从理论层面看,你可以将资金的 46.7% 投入这只股票,这是兼顾收益与风险的最优配置比例。归根结底,凯利公式给我们的核心启示是:在具备 “高赔率” 与 “高胜率” 的时机时,要敢于合理下重注。但问题随之而来 —— 什么时候才是 “高赔率、高胜率” 的最佳时机?关于这一点,有一个充满了生活哲学的段子或许能给出答案:男孩问妈妈:“我什么时候就可以不用跟你进女澡堂了?”

妈妈回答:“你想进的时候就不可以进了。”投资的逻辑与此异曲同工:往往在你最不想进入股市的时刻,才是真正的最佳时机。当市场陷入极致悲观,大多数投资者纷纷离场时,买入宽基指数的胜率已接近 100%—— 此时,按照凯利公式的逻辑,你是否敢下重注?我的回答是肯定的,这既是对概率优势的尊重,也是长期投资的智慧。

风险提示:本文所述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Followme 的官方立场。Followme 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或可靠性作出任何保证,对于基于该内容所采取的任何行为,不承担任何责任,除非另有书面明确说明。

喜欢的话,赞赏支持一下
avatar
回复 0

加载失败()

  • tradingCon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