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师之道,贵在修身

avatar
· 阅读量 70

为师之道,贵在修身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然师道之尊,不在所授书卷之多寡,而在自身德行之厚薄。修身如砥柱中流,唯其坚如磐石,方能立德树人、泽被后学。正所谓“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师者之心,应有持之以恒之志,经风历雨而不改其道。“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方能真正担起育人之责。以三事为要:

一、涵养德性,立己达人

为师者,首重德行。“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德行乃师道之根,修身养德,是为人师之本分。不仅要严于律己,守住内心的净土,更要以谦和之心、诚信之志对待同仁与学生。身正为范,言行可师。德性之养,润物无声,点滴汇聚,终成桃李芬芳。若言传续以身教,学生自会敬而效之。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二、笃志好学,师生共进

荀子在《劝学》中力倡“学不可以已”。知识更新日新月异,为师之道,不限于旧知之守,更在于新知之探。教师应常怀敬畏之心,向同仁学习,向学生学习。善假于物,博采众长,将圣贤之道与科技之知融会贯通。与时俱进,方能学子逐梦攀登,师生共学,亦可“教学相长”,彼此成全。“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教师与学生,皆在学与思中互为成就。此为共进之道,共荣之美。

三、自省日课,精进不息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修身之功,不在一朝一夕,又在一朝一夕。教师应每日自省反思,知不足而后进。反思自身言行得失,时刻校正教育的方向。既要以静夜思过,亦须以晨光励行。以磐石之心面对社会变革带来的新挑战,不断调整教育理念,革新教学方法,日积跬步,终至千里。

是故为师之道,贵在修身。德性养成、学识更新与日省躬行,三者如鼎足而立,缺一不可。如此如是,斯为“先生”。

风险提示:本文所述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Followme 的官方立场。Followme 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或可靠性作出任何保证,对于基于该内容所采取的任何行为,不承担任何责任,除非另有书面明确说明。

喜欢的话,赞赏支持一下
avatar
回复 0

加载失败()

  • tradingCon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