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稳进战友:一套穿越周期的外汇EA实战笔记

avatar
· 阅读量 346

凌晨三点的盯盘屏、算仓时的指尖抖、行情跳空的措手不及——这是我13-18年的日常。做股票,熬夜熬到双眼发红;做期货,多品种K线顾此失彼,止损失控;做外汇,手动开仓延迟、主观判断偏差,利润一次次溜走。这些懊悔与亏损,无关努力,是手动交易的天生短板,更是我们的共同痛点。

查理·芒格的智慧一直是我的精神锚点,他曾说“理性是一种稀缺的美德”,而我后来发现,他更推崇的“时间与财富的复利魔法”,才是交易长久的核心逻辑——这两句话共同构成了Big Strong系统的研发底色。

2019年跳出手动交易,我本以为抄“热门策略”能走捷径——现实却给了我耳光:那些吹上天的EA,全是时效性耗尽的同质化垃圾。这不是偏激——是近两千个日夜试错的结论。每轮版本迭代,我都在“迷信市场”与“推翻市场”间拉扯,这种纠结,或许你也懂。

2020年V1.0,我照搬论坛“震荡神器”——布林带+RSI,80%新手都在用的配方。EURUSD窄幅盘整时,每天能赚3-5个点;可3月美股熔断,外汇单边狂跌,系统还在机械反抽开仓,4小时5次止损,账户回撤23%。那一刻我醒了:信奉“经典永不过时”者归为“行情意外”,清醒者却知:这是同质化的必然——人人用同一套指标,行情变脸就是互相收割。

V2.0我跟风做“趋势追踪”,把MACD背离当核心,砸钱买“机构数据源”优化参数。2021年USDJPY慢牛时赚了钱,朋友都来要代码;可下半年美联储加息,市场全是假突破,系统一天触发十几次信号,止损吞光所有利润。我开始和自己较劲:一边是“再调参数就行”的侥幸(像现在仍在微调旧策略的你),一边是“人人优化同一逻辑,再精也是垃圾”的警醒。

V3.0到V5.0,全是“推翻式试错”:加遍市场流行过滤机制,信号反而更滞后;反而是删掉那些“标准答案”,无效开仓直接降70%。

2023年V6.0,我彻底放弃“借鉴市场”——不沾任何热门策略,活成“反同质化”的异类。

这段经历,让我读懂芒格“避开必死之地”的深意——交易员的“死地”,就是盲目跟风烂策略。社群里的“稳赚EA”、论坛中的“独家配方”,99%是别人用剩的时效性产物。圈内流行一句话:“大家都捡的骨头,要么没肉,要么有毒。”

系统的“包容性”,从来不是兼容那些烂大街的策略,而是能在“别人都赚钱”的热门行情里挖出利润,守住风险。

交易市场从不缺明星,缺的是寿星。有人靠一次重仓押注(比如抓准非农单边行情)短期翻倍、一战成名,但这类“明星”的高光转瞬即逝——行情窗口闭合、高风险隐患爆发,一次扛单或黑天鹅,就可能爆仓离场,如流星划过。

寿星的稀缺,在于跳出“短期暴利”迷思。他们未必有惊艳收益,却能穿越牛熊与黑天鹅,靠的是三点:对风险的敬畏(留足安全垫的仓位管理)、穿越周期的稳定策略(而非时效“偏方”)、对抗人性的定力。正如芒格的复利逻辑,他们懂“活下来”比“赚快钱”更重要——这才是市场稀缺的生存智慧。

以上实战心得,未必普适,更非标准答案。交易从无绝对真理,不同策略各有价值。若观点不妥,恳请大佬斧正。交易路长,唯有求同存异、团结,方能行稳致远。

欢迎风格相似,喜欢稳中求进的汇友follow me,感受交易的节奏,共同成长,见证复利的奇迹!!!

#创作者##交易日常心得分享##S17冲榜挑战##信号交易PK赛##交易新手专区#

风险提示:本文所述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Followme 的官方立场。Followme 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或可靠性作出任何保证,对于基于该内容所采取的任何行为,不承担任何责任,除非另有书面明确说明。

喜欢的话,赞赏支持一下
avatar
回复 3
avatar
避开必死之地
avatar
@心不死则道不生 道友互勉🤓
avatar
原来都是一样

-THE END-

  • tradingCon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