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打个预防针:论交易心理的重要性

avatar
· 阅读量 3,939

今天先说一下,本专栏的立足和面向。我的立足就是要传播趋势跟踪的知识和理念,面向的对象主要是对初入市场的新手,或者是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操作逻辑、系统的朋友。所以在文中也不断地用新手不成熟的行为和老手做对比,并没有任何贬低的意思,任何人都是从新手走过来的。交易这东西,未见有不跟人学习或者不读书而自学成才的,当然最初的最初,原创者必然是天才级的人物啦。

主要面向新手,有几个考虑,第一是新手们最需要知识、教育和引导。尤其是这波牛市,吸引了不少年轻人,跟当年刚大学毕业的我一样。我希望能让他们少走弯路,不要像我一样,非要吃了亏,痛定思痛才去学习。第二是个人能力所限,也只能对新手们嘚吧嘚了。老手们可能看了我写的内容,也只是会心一笑,毕竟是“懂的人早就懂了”,所以看到别人用他自己的语言,把自己早就知道的东西,总结一遍,也没啥不好,但也没啥帮助。

你可能跟我一样,搞不懂高级数学、物理、计算机,所以不明白量化啊、对冲啊、高频啊啥的,但是趋势系统怎么可能有人搞不懂呢,海龟法则,高点突破买,低点突破卖,还用智商吗?怪不得埃克哈特说,智商不重要,情绪能力更重要一些——应该说,知乎这种提问和回答的形式,确实有利于有的放矢地回复一些朋友的具体提问,但是,如果说要整体性、系统性地做一个工程,将交易的理念、策略、系统、心态、资管等等,融为一炉,融会贯通,体现出来,就捉襟见肘了。这也是我为何要开专栏的目的,就是为了用长文,来说的丰满一点。

交易说到底,就是知行合一。那么很多新手朋友,对“知”特别感兴趣,还是本能地在寻找神奇秘籍,或者神秘法则,希望能找到百发百中的技术。进一步的,理解这个东西不存在后,还是觉得,老手用的东西肯定很复杂,轻易不会告诉别人。艾德·斯科塔说,交易系统写下来,应该不超过一个信封背面大小,否则就有问题。但是新手不相信,他们对《法则》可能研究的很透彻,对《特训班》中具体的交易技术和加减仓也下了功夫。更何况,我们也常说,知行不一,归根到底,还是不知,或者说,知道的不深入,不透彻。

这话有一定的道理,但也不全是如此。海龟当中很多人使用该系统2年多,解散后还是完蛋,你说他不懂?他懂,你说他没亲身用该系统赚到钱,从而建立起实践经验并加固了对系统有效性的确认?他也有。但为何还是不行呢?费斯就是个例子。

我们必须承认,在“行”上,也大有功夫要做。我个人对“知行合一”这4个字,最感兴趣的是合一。怎么合?为什么合不拢?如果合过,后来又裂开了,为什么?裂开了以后,自己怎么想办法,修补好?

这个过程就好像开车。知乎上有个朋友也说过该比喻。如果我们去买辆车,回来开,就好比直接拿来别人的系统使用。但是如果车坏了,也不会修,只能越开越烂。如果在“知”上,知道得更深入,更透彻,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达到汽车工程师的水平,那么肯定有帮助。但也不是说,到这里就好了,即便你已经是个杰出的汽车工程师,还是要去接受专业的驾驶技术培训,并不断地在场地上练习,把车、对车的知识、驾驶行为,通过练习实践,给磨合出来,把知识内化到心里,把技能长到肌肉里去。真正的赛车比赛过程中,哪里还能用脑子一看二等三通过啊,必须进入一种无意识的自动反应状态。

学习交易,和什么最像?要我说啊,就像学佛。古人说的好,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同样的一批小沙弥,都听师父讲课, 背诵经文,有的人开悟了,有的人虽然身在佛门,还是一身肉气。这是为何?——佛经也好,佛寺也好,知识和环境,并不能必然地转化一个人,就好比海龟培训吧,系统和资管也好,团队实践经历也好,不能必然造就成功交易者。功夫在自己的心上。

这里也先打个预防针。在后期的文章中,我会说一些心理方面的东西,尤其是喜欢引用佛学的一些观点。记得范·萨普在他的《超级交易员》中说,在写《自由之路》的时候,他认为,技术占10,资管占20,剩下70,都是心理。而现在,他已经改变了观点,那就是,交易100是心理。技术和资管层面的东西微乎其微。传授并不难,学懂也不难,我们出一张试卷,就拿《海龟法则》做教材,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问答题,估计N多人能高分甚至满分,但这对实际交易没有帮助。

在我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想,如果交易中,心理的比重是如此巨大,70也好,100也罢,那么,我们都不能回避,必须要懂一些心理学或者大脑科学,不是吗?但是,最初我有这个想法的时候,其实是非常羞涩甚至惭愧的。原因我在本系列文章(2)也提到了。在当下中国,心理医生依然没打入主流。人们身体有病看医生,觉得合理,心理上,即便不是有病,哪怕是有点不协调吧,不得劲儿吧,也不想找人帮着自己整理一下。因为怕被人说自己是精神病。

直到后来,我在越来越多高级的交易者的著作也好,谈话也好,发现他们都在采取一些心理辅导措施,才慢慢放心起来。比如《特训班》就提到,丹尼斯从年轻的时候就喜欢看《当代心理》等杂志,帮助自己发现人性劣根。《机械交易系统》的作者,后期出一本书,叫做《赌场交易策略》,里面直接引用龙树菩萨的话。在《证券交易新空间》里,威廉斯直截了当地说:不正确的期货交易,会导致精神病……在当今社会,如果你谋求心灵的解脱,一个方法是去西藏挖个山洞,坐那冥想10年,另一个方法是去金融市场开个户……市场是你的菩提树,你可以坐在下面,直到开悟(大意如此,请看原文)。他在最后一章,说我们脑子里有个声音,给它起个名字,叫啥来着,哥多?我忘记了。其实说白了,不就是将自己的思维和情绪,拟人成一个客体,然后以佛教所谓的出离心,去分离开,并观察它,从而摆脱它的胁迫吗?这就是自控!

例子太多了,比如《直觉交易者》其中有一个女性的趋势交易员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她是如此地臣服与市场,克服小我(自我感)的干扰,还写了一本书,叫做《禅与市场》。禅宗的东西,真的非常合用啊!我们知道,日本武士道的精神内核就是禅,其实日本的书法、插花、茶道、射箭等,也是如此。有一本《交易中的武士道》,就是沿着这个思路写的。我们从中知道,大量的华尔街交易员,跑到作者店里去,将练习武士道,当做一种修禅的体操,从而增强自己的定力。这里面的相关性太强了。

老外是实用主义者,只要有效,何苦不拿来一用?没有我们这么多的心理羁绊。怕被人说成精神病,这种焦虑本身就有点精神病。不是吗?

国内的青泽老师,大家都晓得,在一次访谈中,我看到他说,他给自己的交易团队专门请了一个心理辅导团,每年成本增加上百万,但是经过辅导和调节,交易员的绩效基本都有上升,他认为是值得的——难道我们可以说,青泽老师雇佣的操盘手,是心理不健全的?

如果我们搞一个体育运动竞赛团队,然后配置一个队医,这无可厚非。那么给交易员配置心理辅导,也没有什么不行的。实际上,交易是一种对心理能形成巨大冲击的职业。我们知道,在国外和国内也好,越来越重视对警察、军人的心理辅导。有些警察因工作需要开枪杀人,然后血腥场面给他形成精神刺激,最后有了很大的应激障碍。从伊拉克战场回来的士兵,因为长期的精神紧张,也在回归正常生活中遇到了困难。美国政府在这上面,花了不少钱。

我说这些,就是要提醒广大新手朋友,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并不可耻!作为一个交易者,更是如此。在一个普通人的一生当中,他需要做几个决策呢,无非是上学、就业、结婚,这3个决策影响人生大部分了。而交易者呢,可能根据自己的交易节奏,要频繁地做决策,每个决策,都是对风险的评估和参与。都要受到风险暴露的冲击或者奖励。长此以往,精神能保持平和,才TMD是怪事!——我承认,肯定有这样的天才存在。但不好意思,我不是,你恐怕也不是,事实上,几乎没有几个人是,这样的人,凤毛麟角啊。

让我们回顾一下威廉姆的话:不正确的期货交易,会导致精神病。我到期货公司上班以后,有机会接触一些老客户。你知道吗,在期货公司,很少有“老客户”,大部分开户后,不到1年的时间就能把自己搞死。能留下了的,无非是两种,第一是稳定长期获利的(非常少),第二是死不认输的,有钱,赔光了就入金,始终不认输,不肯放弃自己的尊严,不肯承认自己已经输给市场了。在与后者的接触中,我就不客气地说吧,这类人真的有点神神叨叨的。有的家境并不好,老婆孩子要养,自己还不正经工作,天天抱着电脑看盘,能看出钱来啊?有的在群里慷慨激扬,说啥他都懂,说什么大师他都不放在眼里。还有的嗫嚅不语,憋脸通红来找我,说我又亏了,我该怎么办,老婆骂我,让我放弃,可我不甘心啊?我看他那红眼圈,肯定是哭过,跟我谈了20分钟,不下叹了50口粗气。真的可怜人啊。再说最近那个融资买中车跳楼的伙计,这其实不是170万的问题,而是他的心理防线崩溃了。

所以,我们当然不希望自己沦落到这个地步,是不是?那么就要做一些功课,学好知识,才能武装自己的头脑和心灵啊。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或嘉宾的观点,不代表 FOLLOWME 的任何观点及立场,且不代表 FOLLOWME 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对于访问者根据 FOLLOWME 社区提供的信息所做出的一切行为,除非另有明确的书面承诺文件,否则本社区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FOLLOWME 交易社区网址: www.followme.ceo

喜欢的话,赞赏支持一下
avatar
回复 0

加载失败()

  • tradingCon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