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时代怎么变,赚钱的逻辑永远不变!赚钱本质就是赚人们的体验落差!

avatar
· 阅读量 2,377

 

 

前段时间,美图老板蔡文胜火了一把。关于传统股权投资和币圈割韭菜哪个更高级,可以说非常真心了:

“说实话,只要是成功投资人,都是有参与成功的IPO,也就是参与割韭菜,因为大部分IPO以后都是再也回不到IPO价格的。股市里面大部分上市公司都是上市完股东套现走人,能够继续干活给投资人回报的公司真不多。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股民要买股票?因为有亚马逊的千倍神话,有腾讯的600倍神话,很多人还是希望自己能买到这样股票。”

如今能像蔡老板这样,坦诚自己是在割韭菜的投资人,真的不多了。在去年,米筐写了很多文章,分析新时代已经来临:消费成为拉动GDP主力,服务业将占社会主导,要从卖产品走向卖服务。但不得不说,无论时代如何变更,由人构成的社会,赚钱逻辑从来没有变过。

就像网上的一个段子,说当下中国最好的生意,概括起来无非就是:

向少年卖娱乐;

向少妇卖仁波切;

向老女人卖青春;

向中年男人卖鄙视;

向老男人卖健康;

向上班族卖焦虑;

向屌丝卖性暗示;

向玩知乎的卖知识;

向看微博的人卖无聊;

向玩游戏的人卖装备;

以及向中产阶级兜售生活方式。

都说商人赚钱是要满足社会供需,研究人的需求。其实,这么说还不够直接,应该翻译一下:卖给客人他没有的,如果他觉得自己什么都有,就创造概念,让他觉得自己没有。

1、能力打压

有一种说法,叫一个人的财富就是认知变现,但个人觉得,也对也不对,因为从赚取财富角度来讲,还是讲究能力正匹配的,而能力不仅有认知,它包含:认知加执行力。 

无论时代怎么变,赚钱的逻辑永远不变!赚钱本质就是赚人们的体验落差!

但认知并不是知道的越多越好,而是在这个混沌无序的世界,看谁对世界的理解更接近真相。不论社会如何发展,我们按照认知结果和执行力,可以将人分为四类:

A:接近真相且执行力强;

B:接近真相但执行力弱;

C:认知模糊但执行力强;

D:认知模糊且执行力弱;

这就使大家在赚钱时,有了千差万别。

A类就是优秀玩家赢者通吃,但这类人往往不会诉诸真相,因为真相可能极度残忍、逆人性;

B类可能不会太惨也好不到哪去,每天想法不断却不断哀叹;

C类总认为自己认知的是对的,却不知过得好是因为执行力强,却总在认知这一块偶尔跳出来唱反调;

最终,A、B、C都会发现,我们三个之间相互赚钱太难,还是大家一起赚D的钱吧。不管是卖商品还是兜售知识,你看,赚钱的逻辑,终究还是个人综合实力的打压。

2、赚取落差

春节刚过,有朋友在米筐知识星球里提了这样一个问题:

“请问一下最近从春节旅游来看,比往年都异常火爆,由于人们的收入都比以前多,还是其他什么更深层次的原因呢?”

一开始想抖个机灵,说是因为今年春节联欢晚会太难看了,后来还是从多个角度来说:

1、中国人还是有钱;

2、国民消费单一性的可怕共振;

3、景区和游客间极度的供需不平衡;

谁都不能忽视中国有13亿人口。不论网上再怎么吐槽,这亿万人口每人稍微花点钱,就足以迸发出强劲的动能。而国民消费指向并没有呈现多样性,单一导向明显,所以买什么都是一阵风,呼啦啦的,上到买股票买基金,下到买皮草,开个黄焖鸡、炒酸奶,都是如此。

无论微观怎么解释,宏观层面,永远绕不开:赚钱就是赚人们的体验落差。    

中国的商业史,就是一部国人体验落差的历史。农村人想要过上城里人的日子,到城里人体验农村人生活,渗透衣食住行。

最开始的绝大多数人,都是一穷二白,粗茶淡饭。落差的另一端就是山珍海味,各种商品。于是,在改革开放前几十年,高端商品成为主流,一家美国家庭全景图,就是每个国人的奋斗目标:冰箱、彩电、沙发、汽车……

无论时代怎么变,赚钱的逻辑永远不变!赚钱本质就是赚人们的体验落差!

而到今天,随着城镇化到中后期,越来越多人已经住进城市,落差又产生了微妙的变化。城里人又想体验农村人的生活,于是,买农家菜、土特产,回到乡野旅游,住农家乐,开始兴起。

你看那些直播平台,什么挖田鼠,逮野兔,都成了热门,一个个城里孩子在屏幕前敲着“快逮个田鼠,我给你打钱”,这是农村出身的孩子无法理解的。社会落差在改变。

所以,发展到今天,13亿人口已经不能用单一落差来归类了。因为中国人可能已经分为:

未脱离农业的人口;

半脱离半城市人口;

完全城市化的人口;

所以,他们的体验落差各不相同:

依然期待山珍海味的农业人口,买各种高大上;

偶尔买些高大上,偶尔回归田野的,结果两头都想有,好像两头都没有;

体验乡野生活,看农家杀猪也是个稀罕,学手工织造;

所以你看,建设特色小镇和做消费升级,都是在尽可能扩展落差的两端。越往后,落差的大头也将会在最后一条,因为中国的商业已经触及了人类社会的天花板,向上已经无多大空间。所以很多做工业化商品生意的,生意不如以前了,反而那些田间地头的东西,非常火爆。

一切,都是人口结构主导的落差。时代在变,不管过去还是将来,赚钱的逻辑,从未变过。因为参与商业买卖的,永远是人。

无论时代怎么变,赚钱的逻辑永远不变!赚钱本质就是赚人们的体验落差!

01

我想一些朋友肯定和我一样,经历过类似的事情:

比如说,小时候爱玩不好好读书,然后中考的时候离录取线就差那么一点点,这时候最好的中学总归有一部分名额是留给“离录取线就差那么一点点”的学生,哦,或者更精准地说是留给“学生家长”,还有个名称叫做“赞助费”。

但是这些名额并不是所有的“差那么一点”的学生都能够拿到,这需要家长各显神通,谁能找到门路,谁就能拿到名额。

能够打通这层关系拿到名额,或者手头本身就握有几个稀缺名额的叔叔阿姨们,他们就会成为很多家长争相“打点”的一类人。

再比如,高考结束要填写志愿的时候,家长一般求助的渠道有这么几个:

第一个渠道是班主任,家长会觉得班主任有丰富的经验来帮助推荐合适的学校;

第二个渠道是家族中当干部的亲戚,比如某某局长或者某某主任,家长会觉得他们是职场上的成功人士,可以了解就业的前景;

第三个渠道是家族中在985(次一点就是211)读书的“高材生”,他们会觉得高材生涉猎广,会知道好学校里的教学情况。

今天我不跟大家讨论第一个“比如”的行为是否合理合规,也不讨论第二个“比如”的渠道是否正确有效,我是想提醒大家有没有发现,为什么“叔叔阿姨”、“班主任”、“家族中当干部的亲戚”和“高材生”会受到很多人的追捧,其中一些人会得到不菲的费用。

我再把第一个“比如”中的“拥有额外名额的人”换成“可以帮忙考公务员、事业单位或者进国企编制职位的人”,这些人会受到更多人的追捧,会得到更不菲的费用。

从获得“挣钱”这个角度来看,这些人就是迎合了市场(家长)的莫大的需求,掌握了非常稀缺的资源,从而获得了远高于工资的收入(即便不算合法)。

简而言之:

1、他们因为职场上的权力或者经验,拥有了别人拿不到的稀缺资源;

2、他们的资源迎合了广大的市场需求,供不应求就只能竞价销售。

02

我们过去讨论“挣钱”的话题,往往围绕的是“挣钱的N种路径”,然后大家会产生一种错觉——复制了某某的方式就能够挣钱。

可是此一时彼一时,别人的成功路径中,往往跟当时的社会环境或者偶然际遇有关联,如果简单的复制粘贴,很有可能浪费了时间,又毫无效果。

比如,同样是全职妈妈群体,有些妈妈有很强的文字功底和表达能力,孩子够可爱,自己够漂亮,完全可以在网络上依靠分享育儿经验而收获一批粉丝市场,如果挖掘到很好的母婴产品销售渠道,顺理成章可以发展出母婴电商的挣钱路径。

但另一批妈妈如果既没有文笔有和表达能力,又没有还是的产品渠道,她们就算照搬别人方式,也不可能挣到钱。

再换个角度说,如果一些朋友看到身边人依靠母婴电商挣了钱,就认为自己也只能依靠这个方式,那么认知就太狭窄了。

有些全职妈妈之前在律师事务所工作,并且专业上干得还不错,那么她最容易找到的挣钱模式就是提供职场经验上的咨询和服务;

有些全职妈妈之前在教育机构常年,那么她就比身边普通人更容易接触到教育领域的稀缺资源,她的挣钱之道必然也跟她的职场类型相关;

有些全职妈妈有很好的写作编剧能力,那么全职生活就更容易让她去体验生活,写出有趣的文章或者稿件,这就是跟她兴趣爱好相关的挣钱方式。

所以说,看似同样的一个群体,他们不同的职场背景、经验能力以及兴趣爱好,都决定了他们不会走出相似的挣钱之道。

仔细去观察这些人的挣钱之道,其实是可以总结出要点的:

1、用职场经验去挣钱

2、用稀缺资源去挣钱

3、用兴趣爱好去挣钱

在结合开头我列出来的“稀缺资源”和“市场需求”,就可以对应出:

1、找到职场经验所对应的市场需求,你提供服务,别人买单。

2、找到稀缺资源所对应的市场需求,你提供服务,别人买单。

3、找到兴趣爱好所对应的市场需求,你提供服务,别人买单。

挣钱这事情,本质上体现的就是“供需关系”,再简单说就是“交换”。只要市场上有某种需求,而你恰恰可以提供针对这种需求的服务,一交换,就有盈利的空间。然后服务的质量和持久性才决定挣的是短期的钱,还是长期的钱。

所以想挣钱,需要做两个维度的思考:

第一的维度是找“借鉴”看别人的“成功与失败”。仔细观察“挣钱”的朋友“成功”靠的是什么优势,尽可能多地列出来;再看看身边“挣钱失败”的朋友,了解他们“失败”的原因是什么,都犯了那些错误,也尽可能多地列出来。

有时候“成功”与“失败”并不一定要我们自己去亲历,别人的这些经验也同样有效,能够在开始前把大多数人都会犯的错误扼杀在摇篮里,本身就是提高成功率的好方式。

第二个维度是找“差距”问问自己“有什么”和“会什么”。借鉴别人的经验,可以从外围帮我们少走一点弯路,但挣钱的“核心竞争力”依然是我们自己的“有什么”和“会什么”。

如果自己没有人脉和资源,那么从现在开始去有意识地培养人脉和资源;如果自己没有过硬的技术或者经验,那么从现在开始尽最大限度去培养技术和积累经验。

核心竞争力一定是需要花时间培养出来,拿别人的现成的东西过来改造,只要稍微遇到点高手就会被戳穿,稍微遇到点棘手的问题,能力就够不上。

“伪装出来的牛逼”永远不是“真正的牛逼”,只要经过一定时间的考验,就会现出原形。

04

挣钱的本质搞清楚之后,就是挣钱多寡的问题。

其实挣钱多寡在我看来,也要跟挣钱长久结合起来。有些人短期挣钱快且多,但透支了品牌的信任度,很可能在后期一蹶不振,如果早期盈利的时候又不注重资金的合理使用和管理,很可能会陷入到“无法东山再起”的结局。

挣钱长久靠的是好品牌的建立和维护,以及好产品的制造升级和创新。

挣钱多寡就看这个产品的制作成本是否够低,满足的群众市场是否够广,流通的速度是否够快,以及是否可以不断地复制销售。

没事就观察下市场上那些挣钱都挣疯了的公司,它们的王牌产品到底具有哪些优点和特性。虽然从我们的角度看,个人难以企及这些公司,但观察伟大公司的伟大之处,让我们汲取营养来培养一个有前途的个人未来,这应该是我们可以做到的。

好,以上就是我对于“挣钱的逻辑”的近期思考,虽然挣钱这件事情做起来并不算容易,但是如果一个人真的走上了正确的轨迹,“不容易的事”至少会变成“不容易但充满干劲”的事,一旦盈利效果明显,就会演变成“不容易但充满快乐”的事情。

你的“穷人思维”,正在一步一步拖垮你

    这个世界上,富人和穷人之间的差距正在越拉越大。

2017年的瑞银《2017全球财富报告》中显示:全球最底层的人群,拥有的财富不足全球整体财富的1%;全球最富有的10%人口,拥有全球总资产的88%;最富有的1%人口,更是占据了全球一半的家庭财富。

无论时代怎么变,赚钱的逻辑永远不变!赚钱本质就是赚人们的体验落差!

 贫穷会很轻易地让一个人的眼光变得倾斜,但贫穷也很容易塑造一个人。关键是不要沉浸在贫困之中,用贫困的思维来思考一切。任何时候,都要记得:唯一摆脱贫困的方法就是学习,从各种事情、不同的人身上学习,给养自己比什么都重要。

为什么我们越到中年,生活越窘迫?拼多多创始人黄峥告诉我们30岁后,你的财商比情商更重要

2018年7月26日晚,拼多多在上海和纽约两地同时敲钟,以股票代码“PDD”在纳斯达克上市,市值290亿美元。与此同时,其创始人黄峥身价超135亿美元,顺利跻身全球财富榜。

无论时代怎么变,赚钱的逻辑永远不变!赚钱本质就是赚人们的体验落差!

作为一名80后,年少得志,黄峥的成功并非运气使然。有人总结,黄峥今日的成就可以归功于两件事。

● 计算机技术出身的黄峥与其他人不同,毕业后并没有埋头于狭窄的专业领域,学习商业逻辑,多次创业。

● 26岁那年,他跟着段永平一起和巴菲特共进午餐,那顿午餐,他学到很多。其中,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最大的收获是意识到常识的力量。”

无论时代怎么变,赚钱的逻辑永远不变!赚钱本质就是赚人们的体验落差!

▲黄峥与巴菲特午餐合影

何为常识的力量?

当你试着去做投资,你首先得了解股票跌涨的形成规律,了解基金的概念;当你试着创业,你首先该弄懂哪些是夕阳产业,哪些是新兴产业。

通过学习、链接牛人,形成基本的财富观和创业思路,提升了层次,曾经的理工宅男今天才懂得凭借低价策略,创造辉煌。

这些就是金钱世界的常识。别小看了这些常识,懂不懂得这些常识,就成为了穷人与富人最大的差别。比如以下的这些认知误区,是否也出现在你的身上:

财富是省出来的?

从家到公司,如果坐公交车上班,花费 2 元,时间30分钟;如果打车,花费 12 元,时间10分钟。

你每天坐公车上班,并认为这样省下了不少钱。实际上呢?

你坐公车省下了10元钱,但却浪费了20分钟。你的20分钟值多少钱呢?假如你每个月可以挣1万元,每天工作8小时,那么,你1分钟差不多值1元。那么,你浪费的 20 分钟,其实值 20 元。

打车花掉你12元,坐公交花掉你20元,现在你还会觉得自己在省钱吗?

而如果你知道什么是时间成本,就不会踏入这样的误区。

钱是用劳动挣出来的?

既然钱是省不出来的,那我拼命加班,拼命工作,想尽各种办法去挣钱总可以吧?实际上依靠工作的升职加薪,是很难达到你梦想中的财富高度的。

单纯依靠劳动获取的财富,一旦面临失业,或者遭遇什么变故,犹如灭顶之灾,一下子就被压垮了,毫无还手之力。

而如果你知道主动收入和被动收入的概念,你也许就能摆脱“怎么都穷”的穷忙死循环。

可以说,人与人之间的这一切差距,都源于财商的认知高低。

33天财商提升计划

从此开启你的财富人生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谁能更新自我的认知水平,塑造财商格局,掌控经济运行的规律,谁就能把财富稳稳抓在手中。

要想提高财商,该学些什么、读些什么?每天生活忙碌,没时间深钻怎么办?

这次,小编为你邀请到曾参与修改和起草《证券法》、《国有资产法》、《期货交易法》、《证券投资基金法(修订版)》的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院长,刘纪鹏,领衔多位圈内大咖,带来一套《33天财商提升计划》的课程。

由13位财商精英领读21本财商启蒙经典书籍,采用读书+行业精英分享+电影形式,将21本财商著作,8部精选财商电影,浓缩提炼,汲取其精华。

无论时代怎么变,赚钱的逻辑永远不变!赚钱本质就是赚人们的体验落差!

联系当下经济形态,相关投资热点,由专业人士进行带领解读,深入生活,活学活用。

让你重新认识经济规律,系统全面的学习投资思维,提升对财富的掌握能力,建立自己的经济管道,学习让钱为你工作的方法,全面提升自己的格局和思考能力!

抓住下一个创业投资风口,成就你的财富人生!

课程大纲

音频授课

33节课程

无论时代怎么变,赚钱的逻辑永远不变!赚钱本质就是赚人们的体验落差!

荔枝微课限时特价

99元

(原价: 398 元 )

共包含33节课,每课仅需3元

课程永久保存,随时回放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或嘉宾的观点,不代表 FOLLOWME 的任何观点及立场,且不代表 FOLLOWME 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对于访问者根据 FOLLOWME 社区提供的信息所做出的一切行为,除非另有明确的书面承诺文件,否则本社区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FOLLOWME 交易社区网址: www.followme.ceo

喜欢的话,赞赏支持一下
avatar
回复 0

加载失败()

  • tradingCon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