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逆势上涨:小米做对了什么?

avatar
· 阅读量 680

3月31日,小米发布2019年财报,总收入突破人民币2000亿元,达到人民币2058亿元,同比增长17.7%;经调整净利润人民币115亿,同比增长34.8%。除了总收入之外,小米各业务线都出现增长,总体业绩表现超出彭博一致性预期。

 

2019年并非风平浪静,小米在该年度面临的外界环境压力并不小。首先国内宏观经济下行,经济增长率全年呈现下行趋势。处于4G-5G切换期的全球手机行业,市场连续两年下行,国内市场尤甚,各大厂商刀光剑影,竞争无比激烈。最后,广告行业也一直处于市场寒冬中无法解脱,CTR研究表明,由于宏观经济下行,2019年广告主投放意愿是十年最低。而广告收入,恰好是小米的利润来源重头,不过小米的互联网广告收入,在2019年也实现了连续4个季度的增长。

 

所以,小米交出了一份逆势增长的成绩。当我们仔细探究这一成绩背后的原因,会发现宏观压力反而使小米在2019年进行了进化,其商业模式中固有的高效、灵活和重视生态的特征,在该年度至关重要的战略决策——“手机+AIoT”双引擎中表现出来,成为逆势增长的深层动力。同时,小米也发挥了技术立业的优势,用一以贯之的高效率,完成了手机和AIoT业务的技术进化。在逆势推动业务增长的同时,又创造新的趋势。

 

 

 双引擎战略升级:固本开源

我们可以把2019年视为手机市场黎明前的黑暗,是既有颓势的延续,也是新一轮增长周期的前奏。手机市场的整体衰退并非发生在2019年,早在2018年,小品牌手机厂商已基本淡出市场,可以预见行业集中化成为必然趋势。行业内形成的共识是,这是一次大洗牌,在5G过渡期,大量潜在换机需求受到压抑,3G到4G时期的换机潮红利早已竭尽,手机市场也就进入周期性低谷,不仅要在红海中拼杀,稳住地位,还要确保自己有足够的资本跟上5G时代红利期。

 

显然,小米在这两点上都完成了任务。虽然2019年第三季度出现出货量下滑的局面,考虑到同期盈利质量和库存周转的改善,该下滑甚至是一种健康的调整,为全年逆势增长铺开道路。据全球权威市场调研机构IDC2019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情况数据显示,小米手机全球出货量同比增加30.5%,该增速在主流厂商中排名第一。

 

如前所述,手机市场的颓势早已开启,小米具有充足的时间来看清局势,并确定应对之道。这一应对之道,表现在整体,就是2019年年初确立的“手机+AIoT”双引擎策略,表现在手机,是“双品牌策略”,两个策略可以确定为一种归属关系,在基本思路上同根同脉——就是在守住原先阵地的同时,寻求增量市场。

 

在AIoT,是把手机成功的模式复制到智能家居上,创造更多增长点。在手机,是在牢牢守住既有的大众市场后,探索多元市场和高端市场的增量。

 

2019年1月份,红米品牌正式独立,成为Redmi,小米与Redmi品牌各自独立运营。小米品牌致力于探索高端以及多元市场,发力新零售渠道。Redmi品牌专注极致性价比体验,守住原先市场份额,为小米探索高端创造空间。

 

这一策略到2019年年底,已基本完成任务。小米手机得以牢牢守住全球第四市场份额,Redmi功不可没。从产品结构来看,性能旗舰K系列、千元旗舰Note系列以及高质量入门机数字系列,组成完整的产品线矩阵。从销量上看,首款旗舰机RedmiK20系列2019年全球出货量超过450万台,RedmiNote7系列全球出货量超过2600万台。

 

Redmi成为全球头部手机品牌,完成支撑原有市场份额的任务。比如在印度,Redmi成为最具规模的手机品牌。据市场研究平台IDC发布的报告显示,小米连续十个季度稳居印度市场占有率第一,Redmi功不可没。

 

在解放Redmi之后。小米则放开手脚进行技术创新、冲击中高端定位、并为5G时代蓄力。2019年年初发布小米9之后,小米又开启CC业务线,并相继发布小米9Pro5G、小米MIXAlpha、小米CC9pro等多款新品,在5G、环绕屏技术、拍照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推动小米产品结构向高端定位迁移。

 

一个值得参考的数据是,在价格宽容度更高的欧洲,小米手机业务实现连续性高增长,仅第三季度就出现91%的高速增长,且该季度高端机型出货同比增长172%。而四季度,小米智能手机出货量在西欧又实现同比实现115%的高增长。其中,在西班牙市场的出货量同比增长66%,市场份额23%,排名第二;在法国和意大利市场,小米智能手机出货量分别同比增长70%和206%,均排在第四位。

降低库存周转天数 发挥高效基因

双品牌策略能解释小米手机业务如何守住原有市场份额,但不能完美地解释,为何小米手机能在全球市场下行的情况下,逆势取得2019年Q4最高增速。不止是2019年Q4,根据StrategyAnalytic数据,小米在2020年2月份的出货量,还跃升至全球第三。小米是如何做到的?

 

实际上,这与其运营策略关系紧密——那就是为了实现5G抢跑,率先开始调整产品库存,在其他厂商的渠道大量消化原先4G库存情况下,小米能轻身上阵,主推新品。

 

相关迹象在2019年Q3展露无疑,当季,小米出货量出现下滑,但毛利率、盈利质量和库存周转率却得到很大改善。摩根大通研报认为,小米在国内市场后4G时代保持了“较不进取”的姿态,避免旧的4G产品积压在渠道,拖慢后续新品,尤其是5G新品的销量。

 

Canalys也提醒业界注意5G换机潮到来前的厂商库存问题,大量4G手机库存仍需清理,其中中高端手机库存是最难处理的。

 

小米在Q3业绩发布会上提出过,集团在第三季度将调整库存、提升现金流水平作为重要工作,实现了业内较低的库存水平,一切为5G时代换机潮竞争做准备。Q4的优异表现就是其效果。

 

随着2019年年底Redmi推出Redmi K30 5G,将5G手机打入2000元价位以内,率先开启5G手机大众化。而2020年2月份小米推出真正意义上的5G旗舰手机小米10,小米的双品牌策略在没有库存负担的情况下,翻开了下一篇章——5G。

 

2019逆势上涨:小米做对了什么?

 坚持技术立业 创造5G+AIoT趋势

小米手机逆势增长,小米的“AIoT”却在引领属于自己的趋势。整个2019年,这块业务快马疾驰,大道无阻,实现连续四季度的高增长,也吸引包括华为、百度、美的等科技巨头纷纷入局。

 

2019年全年,IoT与生活消费产品分部收入为人民币621亿元,同比增加41.7%。这种趋势的体现之一是生态的繁荣,截至2019年12月31日,IoT平台已连接的设备数(不包括手机和笔记本电脑)达到2.35亿,是全球最大的消费级物联网之一。2019年12月,“小爱同学”MAU超过6000万,同比增长55.7%,是全球最活跃的语音人工智能平台之一。这种趋势的体现之二是爆品迭出,2019年,小米智能电视在中国大陆的出货量突破1000万台,创造了中国电视行业的记录。电视之外,据Canalys数据显示,小米智能可穿戴设备全球出货量也为第一。

 

这个巨大平台的价值正在得到认知,兴业证券近期研报指出,小米已在IoT领域形成了品牌效应,可降低消费者认知成本,产生交叉销售与增强渠道复用效应。强大的生态引流能力,使得每次与消费者的交易不是一次性的,单一产品可以向其他产品引流。

 

这里开始,继续表明技术立业的决心基于优秀的实践效果,2020年1月份,“手机+AIoT”双引擎加码升级。小米宣布未来五年,将在“5G+AIoT”领域投入五百亿元。

财报显示,小米2016到2019年研发投入分别为21亿元、32亿元、58亿元、75亿元,近四年复合增长率53%。按照这一增速,500亿的投入规模中,研发相关部分将稳定落实。

 

对于研发贡献,小米予以重奖,培养研发人才。2020年1月份,在小米2019年总结大会上,颁发了“百万美金技术大奖”。小米手机部的环绕屏技术团队的10位工程师,共同赢得这项技术大奖(价值100万美元的受限股)

 

技术立业的优势,也不断赋能利润大头,互联网业务。2019年中国广告市场整体下滑,小米广告收入实现了四个季度逆势环比增长。这背后,就是通过研发改善移动互联网产品,提高用户黏性,通过优化算法提高变现效率的成果。

 

从云计算到大数据到人工智能,从各种硬件到物联网,小米积累了很多核心技术。基于大数据,小米能深度挖掘商业意图,优化推荐算法,提升匹配效率。这些底层技术不仅提高广告投放精准度,也大大降低了成本。

 

小米也逐步完善智能化投放体系,实现一站式的全链路营销。从智能定向到智能出价,再到智能创意和智能触达。让整个过程更加数字化、智能化、透明化,整体效率得到质的提升。

 

 面对疫情:长期趋势不会变更

虽然疫情的到来暂时扰乱行业发展节奏,但并没有阻断4G向5G换代的科技趋势,也无法阻止家居智能化的大潮。从长期来看,小米在2019年奠定的一系列战略,形成的业务格局,仍将持续有效。

 

小米在3月19日召开疫情工作沟通会就显示。表示截至3月19日底,国内线下千店同开、供应链复工率80%。或受益于供应链恢复和线上渠道,根据StrategyAnalytic公布数据,小米2月份全球手机出货量从第四跃升至第三,展现了较强韧性。

 

截至3月底,国内疫情得到控制之后,各项需求出现反弹,包括手机。知情人士指出,目前,小米相关出货量已经基本回到疫情前的水平;且随着产能和需求端双向恢复,预期出现反弹和需求量的爆发。

 

境外市场的情况是,据Canalys预计,全球手机因为疫情的影响,会比预期差4-12%,机构普遍预期,这一短期压抑的需求会向后递延,预期递延半个月到1个半月,目前看,预计境外市场4月份和5月份受影响最大。

 

从行业整体趋势来看,5G换机潮已成必然趋势。随着我国将5G作为新基建,运营商仍会着力推进5G建设。大规模的5G网络建设会持续几年,疫情对5G的影响只在短期。小米也宣布今年全力冲刺5G手机,行业预计今年中国5G手机行业渗透率达到30-40%

 

综合来看,疫情对小米国内市场影响有限,对全球手机出货量有影响,但不会很大(影响1个月左右的出货量),且需求将延后释放。

 

值得注意的是,面对当前疫情,小米多元互利共生的业务生态,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一个风险分散结构。首先,小米在有线上渠道优势,线上收入占比60%左右,所以,在行业内相对应影响较小。

 

同时,在硬件业务调低预期的情况下,多家评级机构看好小米互联网业务的发展,包括游戏和电视互联网服务等,甚至迎来增长机遇。

 

毕竟,这个从手机品牌,到IoT阵列,到互联网业务,全面走向多元的结构,一方面是出于远见形成的,另一方面也是在风险和压力的产物,也许从长远看来,这场疫情也会像以往的挑战,成为小米持续进化的一块垫脚石。

 

(专题)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或嘉宾的观点,不代表 FOLLOWME 的任何观点及立场,且不代表 FOLLOWME 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对于访问者根据 FOLLOWME 社区提供的信息所做出的一切行为,除非另有明确的书面承诺文件,否则本社区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FOLLOWME 交易社区网址: www.followme.ceo

喜欢的话,赞赏支持一下
avatar
回复 0

加载失败()

  • tradingCon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