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给大家总结一下这7天市场上的情绪。
简单总结就是不知道该有什么情绪。大选结束,疫苗出现,财政悬念,通胀疑案……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不高兴。但无论如何,有一点可以确定:如果还在跟着手机和电视,为市场每天涨跌寻找原因(尤其是事后原因),那依然没有玩对游戏。
我们总说“buy the rumor, sell the news”(买谣言,卖新闻)。“rumor”就是预期,“news”是您最终听到的新闻头条。我们在市场上看到的价格,是已经提前“price in”了预期的数字和走势。预期真正发生时,才有可能恍惚的看到它的真面目。
也就是说,市场上的每个价格,每个数字里面都是有故事的。它们汁水饱满,就像一颗颗酒心巧克力。
巧克力的香气会引来小伙伴们的簇拥,但是总有一天它会融化,破裂,汁水溢出。如您所知,这就是预期套现。
那么问题来了,谁会喝到酒心巧克力里的酒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了解一下“二阶思维”。
大概两年前,我见过一个奇怪的案例:“90后女生倒卖迪士尼门票套现700余万元!”

妹子的具体操作如下:花300元买入迪士尼门票,再200元左右卖出,吸引大量客户,并迅速发展代理,短时间内套现出大量现金。
乍一看,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啊。
乍二看,好像有哪里不对?一张票亏100多,难道真有“高买低卖”还能套现赚钱,这种神奇操作?
并没有。妹子只是拆东墙补西墙——从票卖出,到客户去迪士尼游玩当天,中间有个时间差。这段时间内不用出票,收来的钱都可以挪为他用;等到真需要出票那一刻,再用其他客户的票款填洞即可。
嗯,您想的没错,这就是迪士尼版的旁氏。
这种“高买低卖”的操作,在外汇市场上也可以见到,它叫做“负套利(negative carry)”——买入低利率货币,卖出高利率货币。这是一种和“carry trade”完全相反的操作。
比如A国利率为2%,B国利率为5%,您买入A国货币,收2%利息;同时做空B国货币,付5%利息。这样就创造出了一个“负套利对”,结果得到的是:—3%的利差。

这种操作也和妹子一样是拆东墙补西墙么?
并不是。这就是一块酒心巧克力,里面的酒汁是:
当B国提供相对较高的利率时,它会吸引资本,需求增加,提升货币价值,结果是高估。A国情况相反,低估。
所以当交易员做出“高买低卖”这种反常举动时,放出的信号是:A国的较低利率,会带动经济增长;而B国的高利率,会导致热钱流入。所以交易的视线应该在第二季——《价值回归》。那个时候,“买2%卖5%”,就会变成“买低估卖高估”。
妹子拆墙法是“一阶思维”,交易员负套利就是“二阶思维”。
这种二阶思维更经常出现的游戏场是新闻头条,“rumor”和“news”。
当一个头条(news)出现之前,市场上“二阶思维”的玩家们:
1) 首先确定好“rumor”:预期是什么?头条出现的那一刻,“其他人”会形成什么共识?
2) 假设“其他所有人”都会按这个共识行动起来。比如听到疫苗的好消息,就会买买买。
3) 那么启动二阶思维:如果其他人是螳螂,那就做黄雀。如果“news”发生时,其他人都在买买买,那自己就要做那个高价卖给他们的人。
所以,为什么当科学家们正在憋疫苗的时候,科技股不停大涨,等到疫苗消息出现时,反而跌了?因为黄雀们知道,到了那个时候,您会卖掉Netflix和Zoom,去买严重低估了的航空,酒店和能源。
所以,为什么在选总统这么极度不确定的事件发生时,美国主要股指在大选当周居然涨幅超过5%?涨的好像这个世界就快没有明天了。
没人知道结果是什么,过去不知道,现在也不知道。市场只是提前price in了“不确定性”这个预期,等事情发生,再把预期释放出来而已。

此时此刻,这件事情在真实世界中的真实影响,已经和市场价格不相关了。凯恩斯老师说“金融如选美":别猜您认为最漂亮的,猜大家会选哪个。
所以为什么要关心主流财经媒体?因为它们会告诉你,大家会选谁。一个“头条”加上后续“专家解读”,您心里差不多该有数了。
在过去大概三个多礼拜的时间里,我们已经经历了十几种市场环境。您有大概5天的时间去考虑美国新总统对各个行业和资产类别的影响;现在又要马不停蹄的去迎接疫苗,畅想大瘟疫结束后的市场;重新评估各国“领先”和“落后”的关系。
嗯,这才到了二阶思维,后面还有三阶四阶五六阶呢。
随着这个游戏越来越高阶,螳螂和黄雀的后面,又陆续排好了鹰,豺狼,虎,豹,和狮子。动物们开始思考疫苗之后,后疫情世界的许多可能性:疫苗,财政刺激,通胀,美元和负利率。
如果疫苗真的有效,如果2021年会看到经济的大规模复苏,甚至开始重温“咆哮的1920年代”(the roaring 20s),动物们现在就必须迅速调整自己的预期,开始布局新的“buy the rumor,sell the news”。
我们站在现在回头看这场疫情的胜利者,当然很明显,但是要寻找疫情后世界的赢家,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因为到目前为止,这仍然是一个“通缩”和“通胀”两种预期左右互搏的场景。
1) 如果您觉得:世界马上就要恢复正常,疫苗有效,财政刺激到位,未来就是一个很肿胀的世界。
2) 如果您觉得:乐观情绪被夸大,疫苗和财政都会有surprise,未来就是一个更悲惨的通缩——如果通缩会赢,那就要赌债务的爆掉,赌美元需求上升,一切大逆转。
3) 您还可以认为:科技股的统治地位差不多要结束了。一旦世界恢复正常,遭受重创的价值股会激情逆袭——不仅仅是因为这场流行病,这么多年来,“价值”实在受够了“成长”们的主宰,要揭竿而起。
4) 也可以认为:虽然科技股高估值已经奔向月球,但这仍然是一个低增长、低速率的世界。技术已经深入人们的生活,即使在一个“正常”的世界里,您和我也离不开它们了。
无论您的预期是什么,它们都会有兑现的那一天。
到了兑现日,任何动作的反馈,自己就又会变成新信号。
预期、信息和那些“rumor”们,其实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只有新旧之分和信号强弱之分。如果足够强,它就变成了“新信息”,如果够弱,就变成了旧的。新旧交替,您的世界观就跟着改变了。
这就是为什么世界上大部分事情,都没有因果,而只有演变——永不停止的、复杂的、未知的、偶然的、或者根本没有原因的演变。
作者:扑克投资家,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或嘉宾的观点,不代表 FOLLOWME 的任何观点及立场,且不代表 FOLLOWME 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对于访问者根据 FOLLOWME 社区提供的信息所做出的一切行为,除非另有明确的书面承诺文件,否则本社区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FOLLOWME 交易社区网址: www.followme.ceo
加载失败()